評議中心遇奧客 董座:有人拆單數十件申訴、同仁身心俱疲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簡稱評議中心)今(11)日舉行歲末記者會,董事長杜怡靜表示,評議中心現在碰到一個很大問題,有一些消費者不理性,為了符合評議保障額度規範,把大金額的賠償請求「化整為零」,拆成幾十件來申請評議。評議中心不受理,該人還狀告金管會。
杜怡靜解釋,我國金融消費評議制度有兩大特色,一是一定金額以下的評議決定,對金融業者有拘束力。非投資型商品,例如多次請領的醫療給付,有拘束力的金額為上限12萬元;投資型商品,例如投資型保單、共同基金、結構型商品,以及身故或全殘等一次性的保險給付,有拘束力的上限為120萬元。
也就是說,消費者請求的賠償金額,若符合非投資型上限12萬元、投資型上限120萬元,只要評議中心做出的評議決定,認為金融機構該賠,業者就必須賠償,這是受到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所保障的拘束力。
第二項特色為,民眾向評議中心申請評議,從申訴、調處到評議,有關費用由金融機構負擔,消費者不花一毛錢。杜怡靜表示,可能也是因為免費,讓少數不理性民眾會有拆單申訴的舉措。
拆單為符合拘束力金額,免費讓少數人有機可乘
杜怡靜說,評議中心最近碰到的情況為,有民眾可能因為案件的金額很大、譬如300萬元,超出非投資型商品拘束力最高12萬元的門檻,為了讓申請案有拘束力,於是把一個案子拆成幾十件來申請,「譬如這次說,金融機構沒做好KYC(認識客戶);下次說,沒做好KYP(認識產品);下下次又說,你風險告知沒有跟我講好。」
「我們為這件事情,我們同仁身心俱疲,有時候一個人來了幾十件。」杜怡靜說,評議中心第一線客服人員目前僅7位,5位約聘、2位正職,平均每天要接大約150通電話,已經處於工作量高度負荷狀態,要是又遇上不理性的消費者,真的就是身心俱疲。
她說,這位民眾以他媽媽的名義、他弟弟的名義來申請評議,次數太多,評議中心後來決定不受理,該人還向金管會申訴,說評議中心人員態度不佳。
民眾對評議中心滿意度逾8成,董座感謝同仁辛勞
杜怡靜說,評議中心今年前三季已受理超過1萬件申訴案件,進入評議的有3000餘件,比去年同期成長約36%。評議中心針對處理的案件會做滿意度調查,對第一線服務人員的滿意度達到9成以上,整個評議流程走完後,滿意度也有8成以上,這是很高的比率,代表民眾就算敗訴也還是認同評議中心的服務品質,她相當感謝同仁的付出。
另外,從最近3年評議中心受理的評議案件觀察,以出生於民國四零年代之評議申請人比率為例,自2019年約占18%,近年逐步下降,2023年已低於10%,杜怡靜說,顯示主管機關金管會致力推動高齡消費者保護等措施,已經頗具成效。
若從男、女性別比例來看,整體爭議案件,女性占比僅略高於男性,顯示兩性在金融服務的需求與偏好,近年並無太大變化。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