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寫台灣】「搭加里揚之戰」與「聖誕節之役」名稱的台灣歷史觀

堯港東岸有東番
天蒼野茫不知年
荷蘭槍火衝天喊
搭加里揚屏東遷──〈搭加里揚之戰〉


作者10年前探討荷蘭時期高雄平埔族的歷史,發現1635年荷蘭攻打台灣原住民搭加里揚的「搭加里揚之戰」,是荷蘭時期最有名的戰爭,影響了後來之台灣四百年的歷史。就像204年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戰爭三國「赤壁之戰」,影響了後來之中國二千年歷史的最重大戰爭。

荷蘭時期的1635年12月25日,荷蘭500士兵和新港社組成千人大軍,進攻堯港東方(今高雄興達港)大崗山附近的原住民搭加里揚社。搭加里揚戰敗,和高雄平原其他各社皆驚慌逃遷屏東平原。

1636年2月4日,搭加里揚和大木連(上淡水)ヽ麻里麻崙(下淡水)ヽ搭樓三分社(都在屏東平原),與荷蘭簽約投降受統治。戰後,屏東平原其他各社與大員(台南)附近各社,皆先後簽約受統治,並逐漸征服中、北、東部。1646年,在今屏東的搭加里揚改名為阿猴。
這荷蘭攻打搭加里揚的戰爭,是台灣原住民開始被外來荷蘭人統治的戰爭。作者很自然的把這場戰爭稱為「搭加里揚之戰」。



1635年時的福爾摩沙台灣原住民,每個大小村社等於各自獨立的大小國。村社名就是居住地的地名。
這場荷蘭時期影響最重大的戰爭,被荷蘭攻打的台灣原住民叫搭加里揚社,戰爭地點也是叫搭加里揚,搭加里揚是原住民語。不論依戰爭地名或戰爭對象;不論依一般史學歷史觀或台灣主體歷史觀,戰爭名稱都應稱之為「搭加里揚之戰」,歷史意義清楚,明確顯示這是荷蘭攻打搭加里揚社或戰爭地在搭加里揚的戰爭,是發生在台灣本土時空的歷史戰爭。
就像古中國著名的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都是以戰爭地名的赤壁、淝水作為戰爭的名稱。古歐洲的拿破崙「滑鐵盧之役」和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第登陸」,也都是以戰爭地名作為戰爭的名稱。


作者2010年發表〈屏東阿猴就是岡山搭加里揚的第一手史料〉論文,就稱這場台灣歷史上影響最重大的戰爭,叫做「搭加里揚之戰」。
2010年之前,有研究者不知是以基督徒或荷蘭為主體的觀點,把這場1635年12月25日荷蘭攻打搭加里揚的戰爭,稱為「聖誕節之役」,感覺很奇怪。


阿公店溪 搭加里揚之戰中,荷蘭軍隊所度的河流。圖/呂自揚攝影
12月25日是荷蘭基督徒的聖誕節,沒錯。可是,那時台灣原住民只新港社極少數人信教。當時台灣原住民其他各社皆與荷蘭對立,連文字、日曆都沒有,對聖誕節更是一無所知和不相干。
荷蘭文獻《熱蘭遮城日誌》和《巴達維亞城日記》,都未記載發動戰爭的這一天是聖誕節。隨軍隊參加戰爭的傳教士尤紐斯,在其戰爭經過的報告書中,也未寫說戰爭這天是聖誕節。
荷蘭人都不稱這場戰爭是在聖誕節,為何台灣人卻稱之為「聖誕節之役」?這名稱明顯不適當,既不合一般歷史學以戰爭地名或特殊關係,來取戰爭名稱的慣例,更不合台灣主體的歷史文化史觀。
「聖誕節之役」的名稱,明顯缺乏台灣歷史觀,與當時台灣這塊土地的居民,可說完全脫節,是早就應該改正的歷史記寫。即使有西洋文獻稱為「聖誕節之役」,台灣人也應有自己的歷史觀的稱呼。

可惜,這場台灣四百年歷史影響最重大的戰爭,被稱為「聖誕節之役」明顯不適當,卻一直被許多高屏文史工作者所沿襲。
一年多前的《高雄文獻》,刊登施雅軒〈17世紀高雄搭加里揚地域的重構〉一文,經二個台灣史學者審查,竟仍舊沿襲照抄,仍舊稱之為不合台灣歷史觀的「聖誕節戰役」。



呂自揚著《打狗 阿猴 林道乾》內文。把「搭加里揚之戰」簡寫成通俗歷史小故事。圖/呂自揚提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