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捷觀點:設計人才需要的舞台在哪,政府知道嗎?

設計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展現,擁有好的設計不只是工業發展的基礎,更是國家強盛的根源。舉凡德國、日本這些工業強國能在製造業領域乃至都市規劃上居於全球領先的地位,對於設計人才的培養與重視,其實居功厥偉。台灣在這方面固然還有很大的空間要追趕,從國內許多重要的公共建設都需仰賴國外一流團隊協助便可見一斑,但台灣未來該發展的方向為何,政府是否有抓到重點?筆者願從業界的觀點提供一些看法。

首先是對設計人才的定位要改變,設計在許多公部門的思維中僅是技術功能的單位,但真正偉大的設計,蘊含的絕不只是工具層面的思考,而是一種文化體系的展現。決策者應該把設計放在更高的角度,讓設計扮演起與公眾溝通未來重大價值的橋樑,好比永續、智能、環保、宜居等等…。因此人才的培養更顯重要,台灣每年培養出上千位的設計系畢業生,但多半都投入到了低薪的就業環境中,且在第一線多半淪於一些消磨創造力的制式工作,甚是可惜。

台灣每年都會有不少公私部門的單位舉辦各式各樣的設計大獎或比賽,對於新銳設計人才而言理當是個能發揮自我的舞台。但事實的真相是,許多獎項程序繁雜,常被設計界人士戲稱報名一個設計比賽,就宛如參加政府標案一樣麻煩,甚至有傳言許多設計公司專門成立一個團隊專門參加競圖的,因此對於許多設計師來說門檻實在過高,且許多比賽影響力有限,對於職涯的幫助不大,這些獎項的美意形同被浪費。

紅點傳大設計大獎 logo。(臺灣紅點設計有限公司提供)
紅點傳大設計大獎 logo。(臺灣紅點設計有限公司提供)

「設計人才所需要的應該是更開放的資源與更具代表性的舞台,具有代表意義的國際獎項」。圖為紅點設計大獎 logo。(臺灣紅點設計有限公司提供)

我們都應該思考,設計人才所需要的應該是更開放的資源與更具代表性的舞台,舉凡德國的紅點與IF設計大賞、義大利的A'Design大獎、日本的Good Design Award等,都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國際獎項。台灣若要在全球設計界佔有一席之地,也該要有屬於我們自己文化體系的設計大賞,才能真正發揮台灣設計人才的影響力,就如同金馬獎在華人影壇擁有指標的地位一般。

以今年舉辦到第七屆的「亞洲設計獎」為例,邀請到日本著名的女性設計大師,普立茲克獎得主妹島和世來台專題演講,過去也曾邀請過伊東豊雄、Richard Rogers等國際級大師來台,打造擁有國際級高度的獎項,能給予台灣的設計人才一些新的衝擊,激盪出更不一樣的火花。

全球最賺錢的公司《蘋果》,企業中的第二號人物就是設計總監強納森‧伊夫。設計,在新時代扮演的角色絕不只是妝點,而是推動創新的核心力量。

*作者為建築設計師


相關報導
許添財觀點:讓台灣經濟脫困──以管理解決四缺問題,從舊軌跡找出新價值
每年只收40人,有人考7年只為進入這間學校!台灣女孩勇闖傳說中的「迪士尼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