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皮膚上的動物園:魚鱗刺、皮蛇如何防範?


【王綺嫻醫師】

皮膚動物園

有很多皮膚病的俗名都是以動物來命名,說起來這些動物都是無辜的,和病因也扯不上關係,但是和艱深拗口的病名比起來,這些俗名好像比較容易了解,所以我們也來聊一聊這些皮膚病吧!

皮膚動物園
皮膚動物園

皮蛇(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復發,這種病毒在我們小時候感染水痘之後就一直潛伏在體內,等到我們抵抗力下降的時候,就從神經節處再活化,導致出現半邊的神經痛,之後在痛的部位出現群聚性水泡,因為水泡的分佈像繩索般纏繞於半邊的身體,很像蛇纏身,因此俗稱皮蛇。

因為有這樣的名稱,出現很多似是而非的謬誤,例如因為蛇愛吃蛋,所以帶狀皰疹的患者不可吃蛋,以免把蛇養得越來越壯,病情會越來越嚴重;再來因為蛇怕蜈蚣,所以有些俗稱「斬蛇」的民俗療法,會在長水泡的患部用硃砂畫滿猙獰的蜈蚣,象徵著把蛇吃掉,病情可以改善等等。事實上這樣錯誤的處置會讓水泡的傷口更容易感染,導致病情更嚴重及複雜,千萬不要嘗試。

目前已經有抗帶狀皰疹病毒的特效藥物,可以有效治療帶狀皰疹及降低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嚴重度,因此很少出現所謂身體整圈長滿水泡就會死掉的情形,不要過度驚慌,倒是提醒癌症患者、愛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不全的患者,會因免疫力不足,使帶狀皰疹的嚴重度加劇,要特別小心注意。

魚鱗刺(病毒疣)

病毒疣為皮膚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而長出疣狀突起的皮膚疾病。病毒感染後造成表皮增生,因此會有疣狀突起,而且微血管也會增生,導致病灶中會有小黑點,有點像魚鱗黏在皮膚上,因此俗稱為魚鱗刺,事實上和魚沒有關係。

尋常性病毒疣出現於手掌、腳底等部位,扁平疣則出現在臉部、頸部或手背等,若是尖圭濕疣(俗稱菜花)則是指生殖器部位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而長出疣狀突起。

這些病毒都是人類乳突病毒但都不相同,例如尋常性病毒疣多為第二、四或七型的人類乳突病毒,常見於手汗或腳汗較多的病人;扁平疣則為第三型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而尖圭濕疣若為第六、第十一型的人類乳突病毒則和子宮頸癌無關,若是第十六或第十八型則會增加子宮頸癌的風險,不可不慎。目前已經有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的疫苗可以施打,也提供大家參考。

作者介紹:王綺嫻醫師,現職:恩主公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任。經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碩士、台大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萬芳醫院雷射美容中心主治醫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皮膚科臨床研究員。出版作品:《秒懂肌膚:王綺嫻醫師帶你看對、看懂、看好自己的皮膚》 王綺嫻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原文引自:身上長魚鱗、皮蛇都是病毒作祟!這兩型病毒還增子宮頸癌風險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