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教出來的!如何讓幼兒學會遵守約定?

文/信誼編輯部〡信誼好好育兒網

別小看你和幼兒打勾勾的行為!想讓孩子成為一個遵守約定的人,除了從嬰兒期給予即時且溫暖的照顧,在生活中能否說到做到,對幼兒也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嬰兒期的信賴感影響日後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品質就是信賴感。在生命初期,嬰兒對主要照顧者的信賴主要建立在照顧者即時且溫暖的照顧行為;而這種對主要照顧者的信賴會進一步轉移到親近的家人及同儕友伴,形成幼兒發展同儕關係的重要基石。嬰兒期雖然以感官經驗為基礎建立信賴感,但隨著年齡成長,認知能力也會發揮作用,影響幼兒人際信賴感的發展。

3歲幼兒無法信任言行反覆的大人

西方學者Harris提出4歲幼兒已能展現出「選擇性信賴」的反應。他的實驗過程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讓幼兒看一些熟悉的物品,影片中兩位成人分別說出物品名稱,一位常說出錯誤的名稱、另一位則經常提供正確的訊息。第二階段讓幼兒把玩一個陌生物品,之後兩位成人又分別說出物品名稱,實驗者會詢問幼兒:「比較相信誰說的?」以及「為什麼?」Harris發現4歲幼兒即能展現選擇性的信賴,他們會相信在之前較常提供正確名稱的成人;3歲幼兒則傾向非黑即白的判斷,他們相信全對的成人,但若該成人曾經提供錯誤訊息,3歲幼兒較無法做抉擇,不會如同4歲幼兒展現選擇性的信賴。

有誠信,提升幼兒的信任感與注意力

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可發現,大人千萬別以為3歲小孩不懂事。尤其許多家長通常有個迷思:「學齡前幼兒什麼都不懂,很容易哄騙!」但從Harris的研究證明,即使是3歲幼兒,也能分辨值得信賴的訊息來源;而且,4歲幼兒已能做跨情境的比較,分辨出誰比較值得信賴。

另一方面,4歲幼兒展現出來的分辨能力,反映出與注意力的發展有關。幼兒必須將注意力聚焦在三項事物上:生活中關鍵且真實的訊息為何、誰提供的訊息、及不同狀況下,誰提供的訊息是具有恆定的真實性(也就是信用)。換句話說,若大人對幼兒所說的話、所做的事能保持誠信原則,不但能讓幼兒產生信賴感,且能促進幼兒的注意力及相關的認知發展。

爸媽說到做到,幼兒才能遵守約定

誠實是重要的教養目標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所展現的誠信原則,不外乎對幼兒說實話和遵守約定。不過,「約定」卻常常埋沒在生活瑣事中而被忽略,例如,爸媽正忙於工作或家事,當孩子來尋求協助或陪伴時,爸媽常隨口說出「等一下!」,一旦孩子離開後沒再來找,大人也常常忘了「等一下」的約定。既然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約定,爸媽該從何著手?

● 2歲以下

針對小小孩,父母遵守約定的行為,可從生活作息著手,比如:何時去散步、等媽媽做完某件事情就陪他玩等。建議父母在實踐約定的歷程中,也能和學步兒對話以提醒幼兒,例如:「媽媽洗好碗了。剛剛我說洗好碗,我們可以去做什麼呢?」這種對話不但提醒幼兒,爸媽看重實踐承諾這件事,也提示了承諾前後的一致性,培養幼兒把注意力聚焦在重要事物上。

●3-4歲

除了生活作息,對3、4歲幼兒而言,更重要的是爸媽必須遵守賞罰的約定,以及跨情境的一致性。Harris的研究提醒我們,3、4歲幼兒已漸漸能比較和區辨,父母遵守獎勵的約定反映著幼兒會關注到:什麼是被獎勵的或被期待的行為、誰會關切和多種情況下的恆常一致性。同理,孩子對於「懲罰」也是有一樣的原則。

●5-6歲

當幼兒5、6歲時,爸媽除了力行遵守獎懲約定外,也可反過來請幼兒在生活中遵守約定。例如,每天晚上看完卡通後,和爸媽一起準備明天上學的衣服和用品;有時也可和幼兒分享無傷大雅的生活小秘密,例如:今天出門爸爸穿錯襪子了,並請幼兒保守秘密。這種增進關係親密感的小插曲,既可增進親子感情和信任,也可強化幼兒的注意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有了實際體驗後,幼兒也可將此能力延伸至同儕關係中,展現誠信行為,在團體中贏得他人的信任。

大家一定看過或和幼兒做過打勾勾的行為吧!你是否發現,各國幼兒在進行打勾勾的儀式時,不論大拇指要蓋印章或是手掌會轉一圈才打勾勾,孩子眼中所展露的期待眼神呢?請不要輕易辜負孩子的期待,記得遵守和他的約定吧!

看更多信誼好好育兒網文章

【教養錦囊】面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該怎麼辦呢?

【教養錦囊】信任是人際的基礎,愛的荷爾蒙能增強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