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牛奶殘酷真相的影片?牛乳含有大量毒素,包括重金屬、生長荷爾蒙?內容應謹慎解讀

網傳「牛奶殘酷的真相」的影片。經查,流傳影片來自新聞報導,目前已無法觀看原始影片。專家指出,經過超高溫殺菌,生乳裡的所有不好的微生物幾乎都會被殺死;食品中只要不要有致病菌或病原菌,並符合法規標準,即可食用。此外,目前,所有乳品廠對抗生素皆訂有嚴格標準及檢測機制;賀爾蒙等激素不會用來使用增加泌乳期;此外,生長激素不需要、也不會用於牛隻身上。流傳影片引述的 2014 年研究,目的為分析攝取牛奶與骨折率、死亡率的關聯性,其資料來自瑞典的兩個世代研究資料庫。該研究有多項限制,此研究發現的關連性,不能證明因果關係,應謹慎解讀。

牛奶殘酷的真相影片?

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影片的來源?

檢視流傳影片中顯示的「TVBS」、「牛奶殘酷真相」等關鍵字搜尋,可以檢索到一 YouTube 連結,目前已無法顯示原始影片。

傳言稱「一公升的牛奶有兩千萬個活躍細菌,7.5 億個膿細胞」,這個說法有根據嗎?

MyGoPen 採訪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陳明汝表示,從牛隻身上新鮮擠出的乳汁稱為「生乳」,生乳本來就會有些微生物,但是在牛乳加工過程中會經過殺菌,所有不好的微生物都會被殺死。以目前超高溫殺菌,幾乎所有的微生物都不存在。

陳明汝指出,細菌無所不在,有些細菌還是好菌,所有食品只要不要有致病菌或病原菌,並符合法規標準,即可食用。

傳言稱「抗生素、荷爾蒙,以及膿細胞都存在於我們每天攝取的牛奶中⋯⋯乳牛被施打生長激素,延續泌乳期⋯⋯牛乳含有大量毒素,包括重金屬、生長荷爾蒙,提高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這個說法有根據嗎?

陳明汝表示,抗生素只有在牛隻生病時使用,且要有停藥期。目前,所有乳品廠對抗生素皆訂有嚴格標準及檢測機制,將風險降到最低。

陳明汝說,賀爾蒙等激素不會用來使用增加泌乳期,牛延長泌乳期,其乳量及乳品質都不佳,不需如此做,且賀爾蒙的半衰期很短,在牛乳中很難測得。

陳明汝說,賀爾蒙等激素不會用來使用增加泌乳期,牛延長泌乳期,其乳量及乳品質都不佳,不需如此做,且賀爾蒙的半衰期很短,在牛乳中很難測得。

陳明汝表示,生長激素不會用於牛隻身上,也不需要。

陳明汝強調,牛乳受污染,除非環境有重金屬污染才可能會出現,但機率很低,且各乳品廠也定期檢測,環保署亦會針對環境做監控。

傳言提及「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曾對 6.1 萬名男女的飲食進行長達二十年的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喝三杯或更多牛奶的女性死亡和發生髖關節骨折的比例都提高了,原因可能就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這是什麼研究?

(一)透過關鍵字搜尋,可以檢索到 2014 年 10 月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文章〈Milk intake and risk of mortality and fractures in women and men: cohort studies〉( 牛奶攝取量和女性與男性的死亡以及骨折風險:世代研究)。

該研究的作者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et)教授、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教授、瑞典國家食品局研究員等。

(二)針對此研究,MyGoPen 尋求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協助解析。SMC 指出,此研究目的是分析攝取牛奶與骨折率、死亡率的關聯性。觀察的資料來自瑞典的兩個資料庫:

一、建立於 1987 至 1990 年的瑞典乳房攝影檢查世代研究(Swedish Mammography Cohort),對象是瑞典中心的兩個城市(烏普薩拉和韋斯特羅斯)裡共 66,824 位年齡介於 39 至 74 歲的女性,完整填答涉及飲食、生活型態內容的問卷。至 1997 年,仍居住於此區域的共 61,433 位,其中有 38,984 位資料有更新。

二、建立於 1997 年的瑞典男性世代研究(Cohort of Swedish Men),對象是瑞典中心兩個省(厄勒布魯省和西曼蘭省)內共 48,850 位年齡介於 45 至 79 歲的男性,完整填答涉及飲食、生活型態內容的問卷。排除例外的資料之後,共採用 45,339 位的資料。

研究方法是使用多變數的生存模型(Multivariable survival models),判斷牛奶的攝取和死亡、骨折時間的關聯性。研究依照牛奶攝取量,分成四組:A. 一天攝取小於 200 克、B. 一天攝取 200 克至 399 克、C. 一天攝取 400 克至 599 克、D. 一天攝取 600 克(含)以上。

但是各組的人身體狀況、使用營養補充品、婚姻狀態、教育程度、抽菸情形、體能狀況,以及其他已經存在且會對這次的主診斷疾病產生影響的疾病等,都有輕微的差異。

研究分析女性資料的結果發現,與一天攝取不到一杯牛奶的組別(平均一天 680 克)相比,一天攝取三杯以及三杯以上牛奶(平均一天 680 克)的女性,死亡的風險比率是 1.93,有骨折的風險比率是 1.16,髖骨骨折的風險比率是 1.60。分別代表單位時間內,死亡人數是攝取較少牛奶組別的 1.93 倍、有骨折的人數是 1.16 倍,髖骨骨折的人數是 1.6 倍。

但是分析男性資料的結果,與一天攝取不到一杯牛奶的組別(平均一天 50 克)相比,一天攝取三杯以及三杯以上牛奶(平均一天 830 克)的組別,死亡、有骨折和髖骨骨折的風險比率並沒有和女性數據上一樣明顯的增加。

該研究具是否可以得出「每天喝三杯以上牛奶的女性死亡和發生髖關節骨折的比例都提高」、「原因可能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等結論?

SMC 指出,這篇研究分析的資料來自問卷,填寫人若記錯攝取量、高估或低估自己攝取牛奶的頻率等,都可能影響研究結果。另外,影響骨折的因子很多,例如是否曾經有車禍或跌倒等嚴重受傷的經驗、相關疾病以及運動習慣等都可能影響。

SMC 表示,此研究僅發現女性的死亡與「有髖部骨折」的風險比率提高,不是「發生率」。而且,若分析發酵乳和起司的攝取,則發現相比於攝取量低的女性,攝取量高的女性死亡率和骨折率反而較低。

作者於研究中也特別說明,這個結果和牛奶攝取量的關聯結果不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評估不同飲食和乳製品種類可能影響的不同結果。

此研究發現的關連性,不能證明因果關係。作者自己在結論中提到,有鑑於觀察性研究的設計可能無法有效控制未觀察到的變數,會導致估計的偏差或倒果為因的情況(例如有骨質疏鬆症的人會更傾向攝取較多牛奶),所以建議謹慎的解讀研究結果。

作者也於研究限制中說明,應該要把飲食中是否有重金屬或有機汙染物,納入考量,但此篇沒有納入。

SMC 說明,研究中沒有獨立評估牛奶中非乳糖營養素(non-lactose nutrients)的關聯,作者建議此類的相關研究,後續應該將乳糖不耐症納入考量。由於非發酵乳中的 D-半乳糖較其他食物的來源高,作者回顧先前與半乳糖相關的研究,嘗試討論可能影響骨折與死亡的因子,但並沒有做出「骨折率和死亡風險比率提高原因可能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的結論,也未做實驗驗證。

SMC 表示,此研究的限制已由作者自行描述得很清楚,其研究發現的關聯性可能難以推論到瑞典以外的區域,且不代表所有研究牛奶與健康的文獻都支持這個結果。

傳言稱「印度爆全國八成牛奶摻假⋯⋯」,這是什麼事件?

《印度時報》以及《BBC》2012 年 1 月的報導指出,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在印度全國 33 個州的調查發現,在 1791 份牛奶樣本中,有 68.4% 樣本受到污染。在牛奶中發現的物質包括脂肪、中和劑、過氧化氫、糖、澱粉、葡萄糖、尿素、洗滌劑、福馬林和植物脂肪。

專家諮詢: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 - 陳明汝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資料來源:

Milk intake and risk of mortality and fractures in women and men: cohort studies

印度時報 - 70% of milk in Delhi, country is adulterated

BBC -Indian milk widely 'contaminated' with added subst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