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贏家? 2019第16屆柴科夫斯基大賽結果出爐


第16屆柴科夫斯基音樂大賽(以下簡稱「柴賽」)在參賽者創歷史新高的激烈戰況下落幕,相信不少樂迷們還記得四年前的大賽,台灣小提琴演奏家曾宇謙一路晉級,樂迷們一邊驚喜、一邊在Medici.tv大賽轉播螢幕前加油打氣。身為世界上最受矚目的音樂大賽之一,參賽者在近兩周緊湊的時程下,一一完美展現繁重的曲目,對精神與體力都是一大考驗。賽前充分的準備之餘,比的還不僅只是演奏,更需要一點機運。通過有形與無形的考驗後,才能為自己的演奏職涯加冕這新的里程碑。


四年一度的柴賽自第一屆1958年起,每四年的6月在莫斯科舉辦,共有3 階段淘汰賽。今年在原有參賽類別─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聲樂男女組之上,為了木管與銅管表演藝術學校的發展,大賽組委會提出一項新的突破,增設了「木管組」及「銅管組」,使今年則成為第一次有六項類別競賽的年度。

除此之外,相較2015年共收到630份參賽申請,今年大賽收到來自58個國家,共954份參賽申請書,足足有1.5倍的增長,可見大賽舞台這條成名捷徑已是越來越競爭。參賽者資料在70 名評委會成員評鑑下,共有231位音樂家入選了第一輪比賽。大賽最終結果,由來自19 個國家,共45位音樂家得到獎項。

鋼琴組

▲鋼琴首獎得主法國鋼琴家亞歷山德.康托洛夫

  • 第一名:亞歷山德.康托洛夫Alexandre Kantorow(法國)

  • 第二名:Dmitriy Shishkin(俄羅斯)以及藤田真央Mao Fujita(日本)

  • 第三名:Alexey Melnikov(俄羅斯)、Konstantin Emelyanov(俄羅斯)與Kenneth Broberg(美國)

  • 第四名及自信勇氣特別獎:安天旭An Tianxu(中國)

▲中國參賽者安天旭(An Tianxu)曲序遭錯置,最後奪得第四名與自信勇氣特別獎

琴組是大賽中最受矚目、戰況也最激烈的一個項目,今年又因為主辦單位重大失誤,鬧出「錯曲」烏龍,爭議話題甚囂塵上。中國參賽者安天旭(An Tianxu)在決賽演出時,原訂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主奏在樂團五個小節、莊嚴堂皇的開頭鋪陳後開始演奏。但因為大會報錯曲序,指揮與樂團準備的竟是三拍內鋼琴必須演奏的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當樂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奏響第一樂章極快板(Allegro Vivace)音符,不懂俄文而渾然不知情的安天旭雖然迅速反應,還是慢了半拍,並不斷對指揮投以錯愕不解的表情。儘管最後完成全曲演奏,但最一開始的措手不及已然造成演出的不完美。事後大會公告表示,官方公告錯置譜序的工作人員已被開除。

雖然擔任鋼琴組評審主席的鋼琴家馬祖耶夫(Denis Matsuev)親自邀請安天旭重新演奏,但沮喪不已的安天旭拒絕了。不過,拿了第四獎與史無前例─「自信及勇氣特別獎」的安天旭,討論度幾乎淹沒其他得獎者,也算是塞翁失馬(?),千萬別灰心啊!

但說到首獎得主法國鋼琴家亞歷山德.康托洛夫(Alexandre Kantorow),台灣樂迷可能不陌生,甚至聽過他分別於2015、2017年時來台,與北市交及NSO的演出。有極富威望的指揮家父親尚-賈克.康托洛夫(Jean-Jacques Kantorow),虎父無犬子,康托洛夫對音樂有自己獨到的品味及想法,在最終輪協奏曲比賽,非同於其他參賽者,選擇了相對冷門的柴科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也讓世人重新認識這部作品。

小提琴組

▲小提琴首獎得主俄羅斯小提琴家謝爾蓋.多加金

  • 第一名:謝爾蓋.多加金Sergey Dogadin(俄羅斯)

  • 第二名:Marc Bouchkov(比利時)

  • 第三名:Donghyun Kim(韓國)

  • 第四名:Aylen Pritchin(俄羅斯)及Mayumi Kanagawa(美國)

  • 第五名:從缺

  • 第六名:Milan Al-Ashhab(捷克)

自1994年來,只頒發過兩次(1998、2007 年)首獎的小提琴組,終於在今年再次產生首獎得主,由俄羅斯小提琴家謝爾蓋.多加金(Sergei Dogadin)獲得了首獎。在此之前,戰績卓卓的他其實已經是2011年第14 屆柴賽的二獎(首獎從缺),及2015 年漢諾威姚阿幸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恭喜多加金在8年後如願贏得首獎的榮耀。

大提琴組

▲大提琴首獎得主美國大提琴演奏家馮勇智

  • 第一名:馮勇智Zlatomir Fung(美國)

  • 第二名:Santiago Cañón-Valencia(哥倫比亞)

  • 第三名:Anastasia Kobekina(俄)

  • 第四名:Taeguk Mun(韓)

  • 第五名:陳亦柏Yibai Chen(中國)

  • 第六名:Senja Elina Rummukainen(芬蘭)

25位大提琴參賽者中,已為多項國際大賽首獎得主、獲頒美國總統學者藝術獎,以及紐約國際青年音樂家徵選首獎的中國-保加利亞裔美國人馮勇智(Zlatomir Fung)成為繼1978 年大提琴家納桑尼爾.羅森(Nathaniel Rosen)之後,第二位獲得首獎的美國人。

聲樂組

女聲

▲女聲樂組首獎得主俄羅斯女高音芭拉科娃

  • 第一名:瑪莉亞.芭拉科娃Maria Barakova(俄羅斯)

  • 第二名:Aigul Khismatullina(俄羅斯)

  • 第三名:Maria Motolygina(俄羅斯)

  • 第四名:Angelina Akhmedova(烏茲別克),以及Oksana Mayorova(俄羅斯)

男聲

▲男聲樂組首獎得主希臘男低音斯塔夫拉卡基斯

  • 第一名:Alexandros Stavrakakis(希臘)

  • 第二名:Gihoon Kim(韓國)

  • 第三名:Migran Agadjanyan(俄羅斯)

  • 第四名:Ankhbayar Enkhbold(蒙古)俄羅斯男中音霍洛斯托夫斯(Dmitri Hvorostovsky)

  • 紀念特別獎:Vladislav Kupriyanov(俄羅斯)

女聲樂組得獎者幾乎由俄羅斯自家人囊括,首獎頒給了女高音芭拉科娃(Maria Barakova), 但男聲的首獎頒給來自希臘的男低音斯塔夫拉卡基斯(Alexandros Stavrakakis)。自2016 年起在德國漢諾威州立歌劇院當駐院歌手的韓國男中音Gihoon Kim,則獲得第二名。

銅管組

▲銅管組首獎中國法國號演奏家曾韻

▲阿列克謝.洛比科夫

  • 第一名:曾韻(法國號,中國)、阿列克謝.洛比科夫Aleksey Lobikov(長號,俄羅斯)

  • 第二名:Fedor Shagov(低音號,俄羅斯)

  • 第三名:Felix Camille Jean Dervaux (法國號,法國)

  • 第四名:Henrique dos Santos Costa(低音號,葡萄牙)

  • 第五名:Ansel Owen Norris(小號,美國)

  • 第六名:Peter Steiner(長號,義大利)

  • 第七名:Hae-Ree Yoo(法國,韓國)

  • 第八名:Zhasulan Abdykalykov(小號,哈薩克斯坦)

今年新增設的銅管組有46 位參賽者進入第一輪比賽,值得一提的是,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之小號首席侯傳安也名列其中,並晉級至大賽第二輪賽事。首獎則由18 歲的法國號神童、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二年級的曾韻奪得。

木管組

▲木管組首獎得主俄羅斯長笛演奏家瑪特維.德敏

  • 第一名:瑪特維.德敏Matvey Demin(長笛,俄羅斯)

  • 第二名:Joidy Blanco Lewis(長笛,委內瑞拉)

  • 第三名:Alessandro Beverari(單簧管,義大利)

  • 第四名:Lola Descours(低音管,法國)

  • 第五名:Nikita Vaganov(單簧管,俄羅斯)

  • 第六名:Juri Florian Alexander Vallentin(雙簧管,德國)

  • 第七名:Lívia Duleba(長笛,匈牙利)

  • 第八名:Sofiya Viland(長笛,俄羅斯)

第一次的木管比賽結果,首獎及二獎皆由長笛包辦。雖然不同樂器在同一組別拼高下,本來就不盡理想,但相信有一個起頭,藉著柴賽的注目率讓全世界觀眾看到精彩的演奏,進而發現木管及銅管音樂的迷人之處,提高對木管及銅管獨奏家的關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