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涉意識形態 學者指無對錯

旺報【記者李侑珊╱台北報導】 反課綱學生3日下午與教育部長吳思華展開溝通未果,嘉義大學歷史系主任吳昆財表示,由於課綱爭議出自對於史觀解讀的不同,而史觀又涉及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本身並無對錯;在雙方各自擁有不同視角的前提下,教育部與學生很難就課綱爭議一事,取得共識。 吳昆財受訪指出,課綱爭議從去年開始發展至今,學生訴求其實並無變化,但經由時間的發酵,課綱爭議已背離學術討論,政治力的介入及意識形態的角力,讓這起事件逐漸失焦,導致3日下午教育部、學生面談失敗,雙方依舊無法取得共識。 吳昆財分析課綱中的17項爭議,認為站在《憲法》、國際法、史學及歷史史實的角度來說,新版課綱並無爭議,像是將「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不僅依照原住民委員會的建議編寫,也符合《憲法》強調中華民國為多民族國家的精神;至於慰安婦爭議部分,聯合國也曾公開譴責日本,新課綱中將「慰安婦」改成「婦女被強迫作慰安婦」,亦應符合國際法。 曾在新竹女中任教,目前在北京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的周柏吟認為,課綱爭議涉及歷史,而歷史是共同的記憶、意識,歷朝歷代修訂前朝史,以及後人進行歷史敘述時,必然帶有某種主觀,台灣紛擾至今皆因此而起,故歷史教育更需包容各種視角,將最接近真實的記述呈現給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