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DeepSeek成為中國主權AI台灣如何因應?
DeepSeek 成為中國產業發展重要戰略技術,已具備中國主權AI的地位,這代表中國不僅要確保AI技術自主,更希望透過AI技術影響國內外市場、語言生態與數據安全,因此,台灣如果沒有適當的AI發展策略,很可能受制於外部AI技術,甚至被邊緣化,嚴重衝擊我產業發展與數據安全。
DeepSeek以簡體中文語料為核心,其AI模型的語言理解與價值觀訓練皆以中國市場為導向,這可能導致AI對繁體中文的理解能力較低,影響台灣在AI技術上的語言適配性。
同時,DeepSeek生成的內容帶有中國文化與政策導向,如果學術研究、法律條文、歷史資料等資訊來源都依賴DeepSeek,台灣本地用語與敘事方式可能因此改變,那麼,不只台灣在AI世代的語言與文化話語權被取代,更會削弱台灣的文化自主性與知識傳承。
更值得關注的,是台灣企業若過度依賴 DeepSeek,內部資料可能傳輸至中國伺服器,產生數據外洩風險,且在 DeepSeek對特定市場調整API權限時,台灣企業也將隨之失去技術自主權,尤其,DeepSeek因中國政策管控某些議題內容,勢必影響台灣使用AI生成內容的自由度,致使台灣在資訊戰與數據管理上處於不利地位。
中國DeepSeek擁有龐大的市場與算力資源,如果台灣無法建立自己的本土AI模型, AI產業競爭力恐下降,被迫成為AI技術的消費者,而非創新者;一旦本土企業無法掌控AI技術發展,那麼,未來AI服務的運作方式、價格變動或應用範圍,都將受制於外部勢力。
為確保AI技術自主權與產業競爭力,台灣應該積極發展「台灣主權 AI」語言模型,以支持繁體中文與台灣本土語言的AI應用,讓AI 符合台灣市場需求,避免過度依賴DeepSeek或其他外部AI模型。
筆者建議,政府儘速成立「台灣AI語言研究中心」整合產官學資源,共同開發本土大型語言模型(Taiwan LLM),並建構台灣AI訓練語料庫收集台灣新聞、學術研究、法規、文化歷史資料,以確保AI內容符合台灣市場需求。
此外,台灣可與國際AI社群合作,使用開源技術,例如Llama1、Mistra,建立專屬的AI模型,以降低開發成本並提高技術自主性。
除發展語言模型,台灣亦須專注「產業AI模型」,透過發展產業專用AI應用提升競爭力,例如在法律領域,AI可用於法律助理、智慧判決書撰寫,在醫療領域,AI可應用於醫療診斷與健康管理系統;在金融領域,AI進行風險分析與詐欺偵測,在製造業,AI可優化供應鏈管理與智慧品管..確保這些AI模型真正落地台灣,可建立「產業AI平台」讓企業依照自身需求微調AI模型提高應用價值。
AI數據安全是另一個台灣應關注的領域,避免技術依賴風險,確保 AI發展自主權,為此,政府應建立「AI雲端運算中心」確保AI訓練數據存放於本地伺服器,並發展AI隱私保護技術,以俾企業與政府機構在使用AI時,符合隱私保護與資安規範。
台灣還要與國際AI科技公司合作,以免AI技術過度依賴單一國家或公司,確保AI技術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台灣也要積極參與國際AI標準組織,如OpenAI、Hugging Face等,與美、日、歐盟等國家技術合作,推動AI人才交流與培育計畫,以俾吸引國際AI專才來台,協助台灣發展獨特的AI產業生態,確保未來科技競爭力與國際影響力。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