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弦是誰?

(警察只認大麻,不管創作)

坦白講,我用過毒品。

現在想起,覺得很無聊。但當時就是好奇。十多年前,「搖頭丸」剛起,新聞、評論每天有,儼然青年次文化的識別証,我不解,請朋友弄一顆來試試,沒有,毫無反應。我還把這故事在自己的現場節目講了。節目沒結束,新聞局來調播出帶,法務也緊張告訴我,說我有大麻煩了。

最後,因為過了追訴效期,加上我的本意是反毒,算了。但我因此理解,這是個講到毒品,風聲鶴唳的社會,年輕人沾到,很難脫身。

八卦的事不談。年輕人嘛。但是,呼麻不是八卦,這是法律。謝和弦不用想太遠的事,警察離你很近了。他一定找到你。再偉大的創作,都不該拿來合理化毒品。

你最好只是膨風鬼扯,如果不是。你要準備面對法律。

謝和弦?「誰呀?」你如果因此出名,那是悲歌。我不希望你是「大炳第二」。這樣講,對大炳不好,除了涉毒,比出名,你不如大炳;比囂張,大炳不如你。大炳的才華,拿來取悅眾生,到死為止,不嗔不怨。

媒體在意的,是你謝和弦狂人狂語,東嗆西嗆,流彈四射,物傷其類。誰管你死活?媒體在意的是「新聞效果」。但我在意兩件事:一、鄉民們「網路問診」的結論:謝和弦精神狀態有異。這點,有點道理。二、謝和弦宣稱呼麻寫歌,什麼時候「呼」的?除了大麻,還有其他東西嗎?

我LKK。我連臉書都不用。但工作的關係,我多少會注意流行樂壇的動向。我當然也會把耳朵留一點位置給謝和弦。我不敢說喜不喜歡謝和弦的歌,這終究有世代差異。但播歌時,對年輕人用音樂說想法,總是悠然神然。這是年輕世代的幸福。音樂距離你們就是這麼近,這麼自由。真棒。我是個音樂白痴,我講白痴話:在新人輩出的音樂殿堂裡,「謝和弦」三個字還好而已。謝和弦是陌生的。大太陽底下的小火柴,燒是燒了,但如果以為這世界是你照亮的,那太不真實。

小心,「紅樓夢」裡,曹雪芹罵人:「子係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網路時代,公眾人物隱私空間更壓縮,用鄉民腔調嗆聲叫陣,留名留底,總給人「名小氣大」之感,不管是因毒、因病,結果都很傷。

「難得青春容易過,苦無真情可消遣。」相信我,我不怕你錯,我是怕你傷。

謝和弦的詞比曲好。聽起來,起碼有一個屬於自己調子的日子在過。雖然歌詞裡,「控訴」是主軸,但跟他的臉書比,音樂還只是溫和的「反社會手段」。坦白講,這樣的詞曲,台灣一年總會出幾個。還好而已。謝和弦你再加油。金曲獎你入圍三項,全摃龜,也剛好而已。這證明評審們對你「有期待,沒偏愛」。跟呼不呼麻?也沒關係。

大炳剛走,大炳涉毒而傷,因傷而走,我注意到。對這件事,謝和弦看來也很傷感。我贊成吸毒除罪,尤其是輕毒者,當病人,別當犯人。但法律就是法律。之前,藝人呼麻的例子一堆,幾番折騰,重新站起,差不多都是這樣。但是,謝和弦只呼麻嗎?沒有其他毒品?從以前幾位涉案大咖藝人驗毒的結果來看,並不樂觀。如果謝和弦最近的暴走不是刻意,不是躁鬱,而是吸毒後的失控,那坦白講,那種反應,不像是「呼麻」後的反應。警察是「巷仔內的人」,什麼毒品,什麼反應,問警察,會比問醫生更準。

這點,誰都救不了謝和弦,警察不會放過這種公眾人物私下呼麻還公然宣毒的活教材,謝和弦只要有呼麻,留案底,大概留定了。

演藝圈子裡,或強調靈感,或強調壓力,或強調誘惑,呼麻涉毒理由總是很完整。吸毒除罪,我OK,但我也不希望把大麻之類的毒品浪漫化。我更不喜歡看見一些知名藝人把大麻當做一種另類的「藝術包裝」。把「呼麻」和「創作」畫上等號。那是典型「吸毒前的社會幻覺」。這種「吸毒前的社會幻覺」,會讓涉毒者的自我感覺瞬間良好,好像演藝圈子裡,吸毒常態化、合理化,好像任何「社會的邊緣性混亂行為」─賭、毒、色,都可以在「演藝圈」的概念下被預設地原諒。給年輕人一種錯覺:在演藝、創作之名下,可以為所欲為。

沒。沒這回事兒。謝和弦,不要用創作掩護毒品。

「反毒社會學」的學問很大,很專業。我的想法比較簡單:用毒,是一種自我失控。就是自己疏離自己。通常是兩種人:一種,極端想控制自己的世界,失敗;一種,極端不願自己的世界被控制,失敗。「自控」的挫折感容易變成「毒控」。我不知道謝和弦是不是其中一種?但是,滿了18歲,對不起,用毒不是隱私。

簡單講,大麻是謝和弦的問題,但謝和弦的問題不是大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