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欄:氣候危機與生育恐懼

台灣去年新生兒僅16.5萬人,創下歷史新低,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政府部門想盡辦法鼓勵年輕人生育,然而,提高育兒津貼與福利,就能提高生育率嗎?看看北歐,被視為社會福利的天堂,近年生育率也開始下滑,許多年輕人擔心氣候危機,根本不敢生小孩。台灣不想減碳,卻要年輕人多生小孩,這樣會不會太殘忍?

《巴黎氣候協定》迄今滿5周年,目標在2050年前全球達到淨零排碳,儘管歐盟、美國、日、韓等陸續提出2050年達成碳中和的承諾,還有許多國家完全不理會。然而,提出願景與承諾是一回事,實際上有沒有採取行動又是另一回事,有誰相信這個目標真的可以達到?這種悲觀情緒已嚴重影響年輕人生兒育女的意願。

《氣候變遷》期刊最近刊登一篇針對600位美國人的調查,96%受訪者表示,生育決定氣候變遷息息相關,非常擔憂未來的孩子生活在氣候危機的災難世界。其中,有受訪者後悔生下小孩,因為這個孩子會增加新的碳足跡,增加對地球的負荷。這項調查顯示,氣候危機已引發年輕人的生育恐懼,使得少子化更嚴重。

北歐的社會福利向來是各國典範,孩子從出生開台,政府提供良好的福利與津貼,父母親有完整育嬰假,以瑞典為例,婦女總生育率為1.847,遠高於台灣。儘管如此,近10年來,瑞典婦女總生育率呈微幅下滑趨勢。瑞典之外,其他如挪威、芬蘭、冰島等國也有類似下滑的趨勢。這個現象顯示,影響婦女生育的原因錯綜複雜,如果年輕人對未來感到悲觀,不會因為政府的鼓勵就生小孩。

瑞典環保鬥士桑柏格(Greta Thunberg)早在2019年於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說,高喊「我們的房子著火了」,呼籲各界正視暖化危機,強調大人有責任為他們創造的問題負起責任。她在聯合國大會中發表演說,痛斥各國政治領袖的不作為,以空話偷走她的夢想與童年,背叛她這個世代。

桑柏格2019年在全球掀起氣候罷課活動,去年因為新冠肺炎,由網路取代馬路。然而,她要求大人們負起責任,立即採取行動,但許多國家的政治領袖依然故我,沒有當一回事。

新冠疫情爆發迄今滿周年,已奪走逾206萬條人命,歐洲、美國各地醫院因大量病患湧入而癱瘓,這個時候恐怕不是生小孩的最佳時機,也因此使得各國生育率下滑。

新冠肺炎被視為大自然的反撲,人類大肆砍伐森林,破壞動物棲地,獵殺、捕食野生動物,導致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很容易傳播給人類。新冠疫苗已經上市,但病毒不斷突變,今年新冠疫情進入新一波高峰,未來有可能常態化。人們若不改變大量掠奪地球資源的生活方式,這類跨物種傳染病將源源不絕。

從新冠疫情到氣候危機,不斷警告人類要改變傳統高碳、高汙染的經濟發展模式,台灣遲遲未推動碳定價制度,政府也持績補貼高碳、高汙染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卻要鼓勵年輕人生小孩,完全不顧慮下一代可能面臨的氣候災難,未免太殘忍。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重磅專訪1》天才唐鳳也有跨不過的難關?「不知能否活到明天」的童年全揭露
相關報導》 重磅專訪2》數位身分證比不上健保卡?唐鳳曝3招補強讓大家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