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偷我的錢、打我、電擊我」離鄉背井逃不出悲劇人生 14位非洲難民的異鄉剪影

突尼西亞的被遺忘者──

逃離暴力的移民,與他們的故事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2017年5月27日,一艘載著127人的橡皮艇由利比亞出發,來到突尼西亞的札吉斯(Zarzis)海域。艇上的燃油在航行幾小時後耗盡,艇上的人在大海上漂流了兩天半,沒得吃也沒得喝。一艘突尼西亞漁夫的船發現他們,接著通報突尼西亞海岸防衛隊;後者最後將他們救了起來。

這些移民最後被送至梅德寧的突尼西亞紅新月會大樓的前廳,並獲無國界醫生的支援。

 來自奈及利亞,21歲的喬伊(Joy,右)與20歲的富群(Fortune,左)。(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來自奈及利亞,21歲的喬伊(Joy,右)與20歲的富群(Fortune,左)。(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來自奈及利亞,21歲的喬伊(Joy,右)與20歲的富群(Fortune,左)。(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來自奈及利亞,21歲的喬伊(Joy,右)與20歲的富群(Fortune,左)。(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來自奈及利亞,21歲的喬伊(Joy,右)與20歲的富群(Fortune,左)。(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來自奈及利亞,21歲的喬伊(Joy,右)與20歲的富群(Fortune,左)。(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來自奈及利亞,21歲的喬伊(Joy,右)與20歲的富群(Fortune,左)

喬伊在一處由黑道把持的私設監獄裡被關了三個月。在她坐卡車橫越利比亞時,一些被稱作「哈姆扎男孩」(Hamza boys,註:「Hamza」為阿拉伯名,有強壯、堅定之意)的人將車攔下。在等待家人籌措贖金時,她和其它獄友都遭受毆打和折磨。在的黎波里,她目睹有人遇害;而最終她有機會得以逃離掌控。富群走的路線一樣,她們兩人在5 月27日於札吉斯坐同一艘橡皮艇並一同獲救,現在都住在梅德寧的突尼西亞紅新月會大樓的前廳。

來自奈及利亞,27歲的班(BEN,中間著T-Shirt者)。(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來自奈及利亞,27歲的班(BEN,中間著T-Shirt者)。(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來自奈及利亞,27歲的班(BEN,中間著T-Shirt者)。(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來自奈及利亞,27歲的班(BEN)

「利比亞瘋了,當地十歲的孩子們都拿著AK 47!」

「我來利比亞是為了工作,而不是去歐洲。有人跟我說利比亞很好找工作,但警察偷了我的錢和手機,然後他們把我關進監獄,打我、還用電擊嚇我。我得付錢才能出去,而我的家人救了我;其他人則因不堪折磨,在獄中死去。所以我決定去歐洲。利比亞瘋了,當地十歲的孩子都拿著AK 47步槍。我的兩個黑人朋友無端就被殺了,就像這樣。那裡太危險了。儘管風險很大,我還是要再試一次。在奈及利亞,我一無所有。」

班是5 月27日在札吉斯的橡皮艇上其中一名獲救的人。

金斯利(KINSLEY),24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金斯利(KINSLEY),24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金斯利(KINSLEY),24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金斯利(KINSLEY),24 歲,來自奈及利亞

「我們不能回到利比亞或奈及利亞。」

「有人相信利比亞是個很棒的國家。才不是,他們甚至還對我們的小艇開火。我們不能回到利比亞或奈及利亞。我們什麼都沒有,被困在這裡好幾個月,什麼都不能做。我是個很好的足球員,但由於奈及利亞的貪腐狀況,我不可能在那發展職涯。」

 蘇雷曼(SOULAYEM),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蘇雷曼(SOULAYEM),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蘇雷曼(SOULAYEM),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蘇雷曼(SOULAYEM),來自奈及利亞

蘇雷曼也在那條5 月27日於札吉斯獲救的橡皮艇上,目前在梅德寧的突尼西亞紅新月會大樓的前廳棲身。儘管歷盡艱困,他還是想渡過地中海進入義大利。

我們在他下班回來時採訪他。他在一個建築工地工作,每天努力工作8小時,賺取20突尼西亞第納爾(7歐元)的報酬。

毛利斯(MAURICE),26 歲,來自喀麥隆。(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毛利斯(MAURICE),26 歲,來自喀麥隆。(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毛利斯(MAURICE),26 歲,來自喀麥隆。(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毛利斯(MAURICE),26 歲,來自喀麥隆。(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毛利斯(MAURICE),26 歲,來自喀麥隆。(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毛利斯(MAURICE),26 歲,來自喀麥隆。(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毛利斯(MAURICE),26 歲,來自喀麥隆

「黑道把載著移民的車子攔下,再把這些移民關起來,痛打和折磨他們,直到家屬來付贖金為止。」

「我老婆叫我回去,但同時她又不希望我真的回去,那樣會讓她對我感到羞恥,她很想我,但回頭是個錯誤選擇。我不得不再次穿越利比亞,像上次一樣冒著被綁架的風險。黑道會把載著移民的車子攔下,再把這些移民關起來,痛打和折磨他們,直到家屬來付贖金為止。如果你家人錢籌得太慢,在折磨和缺少食物的情況下,你可能會精疲力竭地死掉。但回頭所帶來的羞恥感,還是大過我的恐懼。」

威富‧歐巴茲(WEALTH OBAZCE),22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威富‧歐巴茲(WEALTH OBAZCE),22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威富‧歐巴茲(WEALTH OBAZCE),22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威富‧歐巴茲(WEALTH OBAZCE),22 歲,來自奈及利亞;以及莫尼亞‧本‧塔勒布(MONIA BEN TALEB),無國界醫生心理學家。(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威富‧歐巴茲(WEALTH OBAZCE),22 歲,來自奈及利亞;以及莫尼亞‧本‧塔勒布(MONIA BEN TALEB),無國界醫生心理學家。(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威富‧歐巴茲(WEALTH OBAZCE),22 歲,來自奈及利亞;以及莫尼亞‧本‧塔勒布(MONIA BEN TALEB),無國界醫生心理學家。(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威富‧歐巴茲(WEALTH OBAZCE),22 歲,來自奈及利亞;以及莫尼亞‧本‧塔勒布(MONIA BEN TALEB),無國界醫生心理學家

「他們很多人嘗試回到利比亞,以重新走上通往歐洲的死亡之路。對某些人說,在投入一切金錢與情感資源以逃出母國後,回頭就變成了困難的選擇。」

塔勒布:「他們很絕望。有些人嘗試回到利比亞,儘管已經在那受盡可怖的經歷,他們還是說著自己想要回去,好前往歐洲。他們的解釋是:如果你離家、踏上這趟穿越危險沙漠的旅程,如果你已在情感和財力上投入甚鉅,你無法回頭。他們已失去一切,除了他們自己的價值,他們已經沒什麼能再損失了。」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被稱作「火藥庫」(La Poudrière)的建築物,是移民們在斯法克斯租屋落腳之處。(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被稱作「火藥庫」(La Poudrière)的建築物,是移民們在斯法克斯租屋落腳之處。(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被稱作「火藥庫」(La Poudrière)的建築物,是移民們在斯法克斯租屋落腳之處。(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被稱作「火藥庫」(La Poudrière)的建築物,是移民們在斯法克斯租屋落腳之處。(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被稱作「火藥庫」(La Poudrière)的建築物,是移民們在斯法克斯租屋落腳之處。(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被稱作「火藥庫」(La Poudrière)的建築物,是移民們在斯法克斯租屋落腳之處。(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一座樓高四層、被稱作「火藥庫」(La Poudrière)的建築物,是移民們在斯法克斯租屋落腳之處。他們大多數是象牙海岸人與奈及利亞人,但也有喀麥隆人和迦納人等。因為價錢比正常貴許多,一個房間大約由4到5 人分租。他們靠打零工維生,每天大概賺取12到20第納爾(4至7歐元),而一個房間每月的租金則要120第納爾(45歐元)。

查雷‧古迪(CHARLES GOUDÉ),白T恤者,斯法克斯象牙海岸人社群的「總統」。(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查雷‧古迪(CHARLES GOUDÉ),白T恤者,斯法克斯象牙海岸人社群的「總統」。(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查雷‧古迪(CHARLES GOUDÉ),白T恤者,斯法克斯象牙海岸人社群的「總統」。(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查雷‧古迪(CHARLES GOUDÉ),白T恤者,斯法克斯象牙海岸人社群的「總統」。(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查雷‧古迪(CHARLES GOUDÉ),白T恤者,斯法克斯象牙海岸人社群的「總統」。(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查雷‧古迪(CHARLES GOUDÉ),白T恤者,斯法克斯象牙海岸人社群的「總統」。(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查雷‧古迪(CHARLES GOUDÉ),斯法克斯象牙海岸人社群的「總統」

「蛇頭讓我相信突尼西亞的生活比較好。如果這裡不行,我就得繼續往歐洲前進。在象牙海岸,除非有某些人幫忙,不然我們連能像在這裡打零工的機會都沒有。你得先付錢,或者靠出身統治族群,並找到對的門路,才能得到工作。」

巴內西‧阿布岱薩蘭(BANESSI ABDESSALEM),35 歲,來自埃及。(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巴內西‧阿布岱薩蘭(BANESSI ABDESSALEM),35 歲,來自埃及。(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巴內西‧阿布岱薩蘭(BANESSI ABDESSALEM),35 歲,來自埃及。(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巴內西‧阿布岱薩蘭(BANESSI ABDESSALEM),35 歲,來自埃及。(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巴內西‧阿布岱薩蘭(BANESSI ABDESSALEM),35 歲,來自埃及。(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巴內西‧阿布岱薩蘭(BANESSI ABDESSALEM),35 歲,來自埃及。(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巴內西‧阿布岱薩蘭(BANESSI ABDESSALEM),35 歲,來自埃及

巴內西‧阿布岱薩蘭和他的兩個埃及同事都想逃去義大利,但突尼西亞海岸防衛隊攔下了他們的船。他們因為私闖突尼西亞領海被罰款,船因此被扣在斯法克斯港裡9個月,人也不能離開港口。由於無法享有任何權利,這三個埃及人目前靠在其他船上打工維生。無國界醫生則定期拜訪,為他們提供照護,以及衛生和清潔用品。

無國界醫生在斯法克斯的伊克拉姆‧加古里(DR. IKRAM GARGOURI)醫生。(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在斯法克斯的伊克拉姆‧加古里(DR. IKRAM GARGOURI)醫生。(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在斯法克斯的伊克拉姆‧加古里(DR. IKRAM GARGOURI)醫生。(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在斯法克斯的伊克拉姆‧加古里(DR. IKRAM GARGOURI)醫生。(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在斯法克斯的伊克拉姆‧加古里(DR. IKRAM GARGOURI)醫生。(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在斯法克斯的伊克拉姆‧加古里(DR. IKRAM GARGOURI)醫生。(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在斯法克斯的伊克拉姆‧加古里(DR. IKRAM GARGOURI)醫生

「當病人告訴我『你只給了我藥丸,我卻沒有水能將它吞下。』或『其實你的微笑對我們更療癒。』時,我很有感觸。」

突尼西亞「無名者之墓」(Le Cimetière des Inconnus)。(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突尼西亞「無名者之墓」(Le Cimetière des Inconnus)。(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突尼西亞「無名者之墓」(Le Cimetière des Inconnus)。(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在無名者之墓(Le Cimetière des Inconnus),44位無名的移民和難民長眠於此。他們想取道利比亞前往義大利,但全都在海上遇難⋯⋯他們的遺體漂流至靠近利比亞的突尼西亞海岸,或被漁民發現時,常常已經腐爛。52 歲的夏姆瑟丁‧馬祖格是突尼西亞紅新月會的志工,負責將他們下葬。「他們的靈魂必須安息。」馬祖格說。除了馬祖格,還有幾位市民協助將這些遺體在下葬前清洗乾淨。而這座墓園已幾乎客滿。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法圖瑪‧布吉巴(Fatuma Bourguiba)是一所摩納斯蒂的公立醫院,無國界醫生會把需要慢性病醫院服務的病人轉介至此。

瑪莉安‧多索(MARIAM DOSSO),30 歲,來自馬利。(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瑪莉安‧多索(MARIAM DOSSO),30 歲,來自馬利。(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瑪莉安‧多索(MARIAM DOSSO),30 歲,來自馬利。(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瑪莉安‧多索(MARIAM DOSSO),30 歲,來自馬利

她在本加爾丹(Ben Guerdane)附近的沙漠被突尼西亞國民警衛隊尋獲,該地點靠近利比亞邊境,而那正是她的目的地。她被留在本加爾丹醫院裡,之後,該院聯繫上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又決定將她轉診至摩納斯蒂。

依薩‧巴約(ISSA BAYO),28歲,來自塞內加爾。(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依薩‧巴約(ISSA BAYO),28歲,來自塞內加爾。(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依薩‧巴約(ISSA BAYO),28歲,來自塞內加爾。(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依薩‧巴約(ISSA BAYO),28歲,來自塞內加爾。(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依薩‧巴約(ISSA BAYO),28歲,來自塞內加爾。(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依薩‧巴約(ISSA BAYO),28歲,來自塞內加爾。(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依薩‧巴約(ISSA BAYO),28歲,來自塞內加爾

依薩是5月27 日於札吉斯被突尼西亞海岸防衛隊從橡皮艇上救起的其中一人,小艇航行了幾小時後燃油耗盡,一行人在海上漂流了兩天半。在那之後,他被轉送到摩納斯蒂接受適當的照護。他將在一週內回到梅德寧。在醫院待了兩個半月後,他的狀況好轉甚多。當他初抵醫院時,他非常消瘦,一天還要睡上18 個小時。

 瑪莉‧阿加瑪(MARIE AGAMA),20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瑪莉‧阿加瑪(MARIE AGAMA),20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瑪莉‧阿加瑪(MARIE AGAMA),20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瑪莉‧阿加瑪(MARIE AGAMA),20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瑪莉‧阿加瑪(MARIE AGAMA),20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瑪莉‧阿加瑪(MARIE AGAMA),20 歲,來自奈及利亞。(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瑪莉‧阿加瑪(MARIE AGAMA),20 歲,來自奈及利亞

瑪莉也在那條5月27 日於札吉斯獲救的橡皮艇上。當時,懷有身孕的她和127人離開利比亞,在海上載浮載沉,持續兩天半沒吃沒喝。

她在法圖瑪‧布吉巴醫院安然順利產下女兒黛絲妮(Destiny)。無國界醫生在她產前數天將她送來這裡。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馬爾薩」(La Marsa)是一所青年之家,35位移民在此生活。他們大部份在突尼西亞南部、接近利比亞邊境、條件糟糕的舒沙(Choucha)難民營停留了大約7 年時間。無國界醫生是最後一個在舒沙營區工作的人道組織。聯合國難民署在2013年從該營撤出,之後就將營區視為「已關閉」狀態。

數個組織都正要求突尼西亞採用一套能保護難民與尋求庇護者的法律架構,同時,他們也要求聯合國重新考慮這35位難民的庇護申請。根據國際移民組織(IOM),這些人之中僅有4人獲得合法的難民資格,但突尼西亞承諾的住房和工作機會則尚未兌現。這35人都是在2011年利比亞內戰時逃出。

卡德里(KADRI),40 歲,來自迦納。(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卡德里(KADRI),40 歲,來自迦納。(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卡德里(KADRI),40 歲,來自迦納。(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卡德里(KADRI),40 歲,來自迦納

「我的夢想正在流淚和痛哭著。我在難民營裡渡過7年時光。」

「有好幾次我乞求他們讓我搭公車去突尼斯找聯合國的人談談,但他們把我留在外面,說我必須和突尼西亞當局,但那裡的人則告訴我這是聯合國的問題。我是阿克瓦穆族(Akwamu)人,在迦納,我們的族群正和阿當美(Adangmé)人發生衝突。」

易卜拉欣(IBRAHIM),48 歲,來自蘇丹。(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易卜拉欣(IBRAHIM),48 歲,來自蘇丹。(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易卜拉欣(IBRAHIM),48 歲,來自蘇丹。(無國界醫生© Kristof Vadino)

易卜拉欣(IBRAHIM),48 歲,來自蘇丹

「因為戰亂,我在2000年時逃離達佛(Darfur),那時我並沒有目的地。有些人去了查德、中非共和國;我則去了利比亞。」

「直到2011年,我都還能待在那裡。但利比亞內戰打了一個月後,局勢讓我必須再次逃跑。國際移民組織把我們送去舒沙難民營,我一直在那待到2017年6月19日營區被軍隊拆除為止。舒沙營的居住條件非常艱難,但我不可能回到達佛,蘇丹政府把那些滯留海外的人都當成資助叛軍的敵人。一個人冒著被囚禁、折磨甚至死亡的風險,我並沒有像許多人一樣,嘗試取道利比亞前往歐洲,但我在這裡能得到的方案,只有自願返回蘇丹。我無法再忍受了。」

「現在我只想知道一件事,就是該向誰申請庇護,國際移民組織和聯合國難民署都只會叫我自願返國。距離我最後一次見到母親和三個兄弟,已經是18個月前的事了,但我不能回頭,我得冒生命危險賭一把。我有慢性心臟病,還好有無國界醫生給我藥物,不然我早就死了。」


相關報導
進入德國的百萬難民後來怎麼了?敘利亞女孩露雅準備上大學 但家人只能待到2020年
亞洲難民潮》緬甸宗教種族衝突愈演愈烈!6萬羅興亞人湧入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