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女同事 5 點下班買菜,真的是體貼嗎?

作者:白慧蘭/工作生活家

走在台北街頭,操著各式外語交談的人變多了,新冠肺炎的疫情扭轉了台灣在人才競爭上的頹勢,不僅台灣菁英回歸,更吸引了不少外籍專家透過就業金卡居留計畫來台工作。

若是組織中來了這麼一群文化背景、工作思維以及溝通模式與我們截然不同的同事,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無縫協作,順利完成任務呢?

與各個不同國籍與文化背景的人協作,是外商的日常風景,因此微軟在組織的價值觀中特別強調 Diversity and Inclusion(多元與包容),要求員工必須有摘掉有色眼鏡的覺醒,面向與自己擁有不同文化、性別、種族、年齡、人格特質、政治傾向、教育背景的他人,不要先入為主亂開地圖砲,當成見啟動時,管住衝動的大腦,提醒自己尊重個人的獨特性。

抹除刻板印象很難,我們的老祖先在一望無際的曠野中討生活時,正需要對事物的既定印象這種思考捷徑,依靠直覺與本能迅速對眼前的狀況作出反應,才能趨吉避凶把基因傳承下去。承認吧,偏見寫在我們的基因裡,理性上我們都要求自己做到公正與客觀,骨子裡我們卻都是「標籤機」。如何克服深埋在潛意識中的偏見,不要讓成見固化為與他人溝通合作的阻礙?分享給讀者們最近我在微軟上的一堂課「克服潛意識偏見」。

偏見的種類

我們先來熟悉潛意識偏見的種類:

一、相似性偏見(Similarity Bias):也就是所謂的同溫層,我們最愛的人是自己,跟自己相像的人絕對都是好人。

二、歸因性偏見(Attribution Bias):本人就是歸因性偏見的受害者,因為愛漂亮,上班會穿得花枝招展,就讓他人覺得我很愛玩。「愛漂亮的人一定愛玩,愛玩的人一定不會認真工作」,就是錯誤歸因的偏見。

三、權宜性偏見(Expedience Bias):不願意花時間做決定,總是因循過去的經驗,便宜行事地找就近的人或解決方案。

四、經驗性偏見(Experience Bias):自大地認為全世界的人想法都跟我一樣,不一樣的人是豬頭,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相似性偏見造成的思維障礙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把五彩繽紛的世界,硬生生地過濾成黑白兩色,大至國家、小至部門之間的紛爭,都是黨同伐異的心態累積而成。歸因性偏見則讓我們進入嚴以待人,寬以律己的哈哈鏡中,雙眼看見的世界完全失真。

我的前主管就曾經在部門會議中說:「女人都要照顧家庭,最好 5 點就可以下班買菜,所以我不讓女生跟我去應酬,我對女性員工最好了。」主管是男的,他心中的偏見就是女性會為了家庭而犧牲工作,天知道他帶著男同事去吃吃喝喝、享受人生的同時,女員工仍在辦公室加班,與在辦公室餓著肚子與電腦奮戰相比,我寧願去應酬啊。

破除偏見的練習

破除偏見的方法卻也不難,只需要積極喚醒身而為人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即可。好奇心讓我們有興趣探索他人行為背後的「為什麼」——像個孩子一樣積極地想要理解形塑對方溝通方式的思維、感受與經驗,想要成為一個跨文化的溝通專家,請在一錘定音之前,養成提問的好習慣,然後打開耳朵積極地傾聽。

權宜性偏見與經驗性偏見肇因於我們的大腦太耗能了,為了節約能源,就抄思維的捷徑,以便快速做出決策。於是我們忽略了做出好決定,沒有捷徑可以走,就是要多看、多聽、多想,想盡辦法蒐集優化決策的資訊。

含有偏見的決策會害死人,歐洲車廠在做撞擊測試時,使用的假人都是依照歐洲男性的身形與尺寸製作,於是女性的安全被犧牲了,車禍中女性死亡的比率,遠遠高出於男性。

應該要如何修正?也很簡單,只要承認自己的大腦懶就好,當我們快速地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產生反應,在做出決策前,提醒自己停、看、聽。先問自己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然後花點時間驗證假設是否正確,更好的做法是能夠邀請非同溫層的朋友給予不同視角的意見,確保自己能夠做出理性的決策。

從我們呱呱墜地那日起,外部的環境與文化不停地在形塑我們的思考模式以及與外界互動的方式,逐漸累積為影響與他人和諧共處的潛意識偏見,偏見讓人們彼此不信任,進而無法合作,在組織中造成內耗,同時也讓自己總是處在與他人爭鬥的內心戲中,無法獲得平靜。

嘗試著逼迫自己走出慣性的舒適圈吧,拆除既定的思維框架,重新用好奇心與同理心建框,也要提醒自己增加朋友圈的多元性,用他人的經驗擴張自己的視野。

提高自己對於潛意識偏見的感知,需要每日不間斷的練習,自省與他人的回饋。在複雜的現代組織中,願意帶頭行動的人,才能發揮影響力。希望他人跟你合作,協助你獲得更多嗎?週末早上配著悠閒的早午餐,把紙跟筆拿出來,檢視本週是否有因為潛意識偏見做出錯誤的決策,是哪一個偏見影響了你、未來應該如何避免。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積極學習如何跟不一樣的人合作,不僅僅是讓世界的人才走進台灣,也能夠讓身為人才的你,航向世界。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讓女同事 5 點下班買菜,是一種體貼」?不作職場「貼標機」,從克服潛意識偏見做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從台灣的「粉紅旋風」反思性別平等:當我們鼓勵女兒可以「男性化」,卻很難「平衡教育」兒子
《挺身而進》鼓勵無數女性追求職涯夢想──但為何「善於談判的女性」,依舊讓人討厭?

作者簡介:

白慧蘭,40+ 的斜槓,用右手在 Microsoft 消費通路事業群營運 Windows 平台與 Microsoft 365 訂閱制服務,左手經營工作生活家社群,也因為經營社群,認識很多年輕人,看到了 20+ 對未來的恐懼與迷惘。 這個專欄要鼓勵年輕人把眼光放遠,重視自己的生涯規劃遠勝於職涯規劃。我們不能改變新科技重塑工作樣貌的現實,但我們可以敞開心胸,接納新思維、新工具與新方法,創造面對未來的價值,讓工作不在站在生活的對立面,工作就是好好生活。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