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美國長期債券領息20年是退休的好方法嗎?
從 2022 年開始,因通膨和利率的上昇,各類美元計價債券大幅下跌,預期報酬相應增加,到現在美國 20 期公債到期殖利率(YTM)已經超過 5%,類似天期的美元投資級公司債更是能到 6% 以上,因此愈來愈多人想要買進長期債券。
甚至還看到有人主張,或實際上把大多數資產都投入 20 年或天期更長的債券中,可確保長期領許多的配息,這樣就可以安心退休而不用擔心用度。
但這樣的作法會有怎樣的風險與問題呢?應該要怎樣才是更好的作法呢?本文即從幾個角度來探討。
一、配息率不等於總報酬:
直接買債券的特點之一,就是買進的時候,可以確定在到期之前定期固定可領到多少配息,但需要了解的是,配息並不等於報酬。
除了債券的價格本身會不斷波動之外,配息的同時債券的總淨值會下降。(價格不變,但累積的應計利息歸零)因此配息本身並不直接代表獲得報酬。配息與價格變化的總和,才是債券投資真正能獲得的報酬。
真正的報酬率,會反映在前文提到的債券到期殖利率,它的意義不只是看配息的多少,而是由持有到期可獲得的配息 + 價格變化(可能是正或負)得出的年化報酬。因此真正的總報酬光看配息率是不夠的,還得要考慮買進時債券的價格高或低於原價。
所以在想要直接買債券領息過生活時,需要先搞清楚二者的差異,確認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現金流還是真正的報酬),而不是以為配息多少就是賺多少。
二、信用風險:
如果把錢投入了單一或少數的公司債,就得要承擔信用風險。不要輕易相信「XX 公司很穩一定不會倒」這樣的話,就算看起來再大再穩的公司,也難保絕不會出問題。(本世紀倒閉的安隆和雷曼兄弟兩家公司,在出事前都是信用評級最高 AAA 的公司)。把資金單押或重押在一家公司的債券上,會為自己帶來很大的財務風險。
較好的作法,是即使要買公司債,也應作好可能有公司違約的最壞打算,分散在多家公司,或是直接使用債券 ETF 來分散相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