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和手稿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續作家文字力量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為持續保存國家珍寶,「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家屬,將《豐作》、《南國哀歌》、《寄黃鎮江君》等原稿上百件文物,捐贈予國立臺灣文學館,並攜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擬真複製技術,完成手稿的擬真複製品協助日常展示,延續作家的文字力量。

適逢賴和129歲冥誕前夕,國立臺灣文學館昨日舉辦「賴和文物捐贈感謝儀式記者會」,由文化部長史哲代表國家受贈,並頒發感謝狀,同時邀請賴和家屬、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等人出席,了解捐贈文物、擬真複製技術說明。

捐贈的文稿眾多,其中《豐作》原載於1932年1月1、9日的《台灣新民報》,講述蔗農添福,以為辛苦種植的甘蔗,可以得到製糖會社的獎勵金,但會社卻臨時更改採收條例,剝奪蔗農的利益。另外,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表示,捐贈手稿原件將由臺文館妥善保存,而與南藝大合作完成的擬真複製品,將協助賴和紀念館的日常展示。

此外,臺文館長期致力於透過多元媒介向大眾推廣賴和文學創作,出版《新編賴和全集》,並同步推出「驟雨」自動摺疊傘、「一桿秤仔」球棒等文創商品,盼大眾借由反覆閱讀賴和作品,深刻體會作家精神。

國立臺灣文學館昨日舉辦「賴和文物捐贈感謝儀式記者會」請賴和家屬、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等人出席,了解捐贈文物、擬真複製技術說明。(記者劉昕翊攝)

國立臺灣文學館昨日舉辦「賴和文物捐贈感謝儀式記者會」,由文化部長史哲代表受贈。(記者劉昕翊攝)

《豐作》講述蔗農添福,以為辛苦種植的甘蔗,可以得到製糖會社的獎勵金,但會社卻臨時更改採收條例,剝奪蔗農的利益。(記者劉昕翊攝)

臺文館長期致力於透過多元媒介向大眾推廣賴和文學創作,出版《新編賴和全集》。(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