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磨合隱憂3】藍白猛開戰場頻出招 內閣滿月端不出新菜

綠營觀察,國民黨在國會職權修法後,也調整了議事戰略。圖為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
綠營觀察,國民黨在國會職權修法後,也調整了議事戰略。圖為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

賴政府上任將滿月,近來民進黨團內部傳出不少對行政部門的抱怨,凸顯執政團隊不只人與人有待磨合,溝通機制也有待重振。事實上,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在立院依委員會分類成立政策小組,讓黨籍立委跟行政部門官員在委員會正式排審法案前,先就法案內容凝聚共識,但到了上一屆立院,政策小組功能逐漸被弱化,本屆立委就職後,民進黨團許多政策小組甚至一度找不到立委願意出任召集人,至今也還有些政策小組沒開過會。

1名綠委表示,政策小組的主要功能,是收攏行政院版草案跟綠委提案的差異性,但新內閣上任至今,可能還在熟悉業務,沒送太多案子到立院,政策小組自然「沒會可開」;此外,一些國民黨拋出的重大議題,例如《財劃法》,因行政院不提對案,自然就不會進入到政策小組討論細節。

青鳥行動為民進黨的論述戰略增加信心,黨中央發起全台宣講活動。
青鳥行動為民進黨的論述戰略增加信心,黨中央發起全台宣講活動。

綠營內部觀察,在藍白強推國會職權修法引發青鳥行動後,藍營調整戰略,改瞄準各民生法案進攻,從《財劃法》領頭,祭出地方包圍中央戰略,到《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調升補償金、《警察人員人事條例》提高警消海巡退休所得替代率、《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恢復退役上校子女學費補助、《老人福利法》增加老人健保費補助等,有綠委戲稱,這些「請客法案」都是國民黨要請客、叫中央執政的民進黨買單。

相對於國民黨團及藍委不斷出招,不少綠營人士憂心,民進黨選擇在很多國民黨拋出的議題不提對案,例如《財劃法》不提政院版、民進黨團版,又或者日前三讀通過的《禁伐補償條例》只有個別綠委提對案,黨團甚至是持反對態度。

大家雖可以理解這是議事攻防策略,為了不被在野黨設定的議題牽著鼻子走,但回過頭來難免要問,卓內閣至今又主導了哪些議題?上了什麼菜?就算有政院版的打詐四法正在立院審議,但一般民眾只會認為「那是政府本來就應該做的」,並不會特別領情。

民進黨進入執政第9年,過去黨內架設的許多橫向溝通機制雖仍持續運作,例如每週三中午由總統召集的高層會議、每週二的黨政幕僚會議等,然而團隊成員更新,彼此的溝通方式甚至聯繫窗口都有待磨合。例如鄭麗君雖然跟過去的副閣揆鄭文燦一樣,代表政院參加黨團會議、中常會,但前後兩位「鄭副院長」行事風格不同,與黨部、黨團的互動方式也還在調整。

更多鏡週刊報導
【新聞內幕】首長走鐘、綠委比藍委還不熟 賴卓政府上任滿月仍在磨合
【賴政府磨合隱憂】亮點首長頻走鐘 協調平台功能不彰賴卓政府陷磨合危機
【賴政府磨合隱憂1】「外星人內閣」一舉動讓柯總召怒了 西瓜偎大邊連綠委都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