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熊飛大刀 登錄首件一般古物

客委會客發中心近年建立博物館文物入藏審議機制,日前舉辦審議會,委員認為來自屏東的客家文物、保存近200年的「賴熊飛大刀」深具客家歷史價值,通過列入客發中心暫行分級文物,將依法向屏東縣政府提報登錄為首件客家「一般古物」。客發中心表示,目前真品在苗栗的台灣客家文物館展出。

客發中心推動客家文物蒐集典藏工作,每季舉辦典藏審議委員會,聘請各類文化資產專家學者進行藏品審議,「賴熊飛大刀」為2012年地方文史工作者,普查屏東縣佳冬鄉客庄文化資源時發現,2019年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拜訪賴家,讓賴家祠堂內保存近200年的客家文物重新問世。

大刀使用者「賴熊飛」祖籍廣東蕉嶺,來台後投靠佳冬的叔父賴開達,蔡牽之亂時出任六堆第4任大總理,協助清廷平定亂事。當年保衛家園用的大刀,子孫將它藏在豬寮內穀糠底下,才得以躲過日據時代的收繳。賴家後代擲筊獲祖先同意,決定將「賴熊飛大刀」捐贈博物館典藏。

客發中心指出,賴熊飛大刀於2019年4月入藏客發中心庫房,同年10月委託逢甲大學古物所教授李建緯研究,文獻顯示,賴熊飛兼具「武舉」和興化府右營守備「武職」雙重身分,清朝嘉慶9年起,見於各類帶有武力、軍事活動奏摺中。

目前台灣所見與武舉、守備相關之刀兵,除數量不多外,普遍是長柄刀兵,刃做偃月刀形,屬《皇朝禮器圖式》中「武科刀」形制,而「賴熊飛大刀」從形制、持拿方式或年代等方面都有明顯差異。「賴熊飛大刀」不僅特殊且稀有,更充分表現刀兵個性化,是現今台灣少見與清代武職相關的兵器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