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不干涉」傳統 東協決定冷落緬甸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16日宣布,決定排除緬甸軍政府領袖出席10月稍後舉行的東協高峰會,分析指這是東協譴責奈比多(Naypyidaw)未推動和平計畫而做出的嚴厲制裁。東協在不干涉會員的傳統政策與捍衛可信度之間作出抉擇,決定冷落緬甸軍政府領袖。

拒讓緬甸軍頭出席峰會 東協迄今最嚴厲制裁

東南亞國家協會16日宣布,決定不邀請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出席10月26至28日登場的東協高峰會,媒體指東協的這項決定是譴責緬甸軍方未履行「五點和平計畫」(five-point peace plan),並且該決定也與東協數十年來的接觸(engagement)與不干涉政策背道而馳。

「五點和平計畫」是敏昂萊今年4月與東協舉行首次峰會時所達成的共識,內容包括立即停止暴力、由東協特使促進對話、進行建設性對話、接受援助,以及接受東協特使訪問緬甸等。但緬甸軍方遲遲未允許東協特使艾瑞萬(Erywan Yusof)訪問緬甸,與遭軍方罷黜的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會面等,推動和平進展不足,引起多個東協成員國不滿。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東南亞問題專家康納利(Aaron Connelly)指出,雖然東協並未發出斷絕關係的威脅,但排除敏昂萊出席峰會的決定,已是代表東協迄今為止,對成員國實施的最嚴厲制裁。

維護可信度 東協拒絕再讓步

緬甸軍政府自今年2月1日從文人政府手中奪取權力以來,政變領袖一直對異議人士進行血腥鎮壓,據報已奪走上千人性命。

面對緬甸危機,國際社會升高對東協的壓力,要求對緬甸未能採取步驟終結暴力、允許人道主義准入和開始與反對人士展開對話等,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此外,東協在面對緬甸危機的無能(ineptitude)也在緬甸引發憤怒,一些反軍政府抗議人士焚燒東協旗幟。

在此之際,東協外長會議15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拒絕讓敏昂萊出席東協峰會,「人道對話中心」(Centre for Humanitarian Dialogue,HDC)亞洲區主任瓦提裘提斯(Michael Vatikiotis)在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撰文指出,這是全球對緬甸暴力事件不斷升級而發出強烈抗議下,由印尼和馬來西亞強力推動,為維護東協的可信度和重要性而做出的決定。

再者,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表示,東協外長會議的結果是「艱難但必要的決定,以維護東協的信譽」。

至於菲律賓外交部長陸辛(Teodoro Locsin Jr.)也指出,東協不能再對緬甸採取中立立場,並表示「若一直讓步,東協作為區域組織領導的可信度將蕩然無存」。

緬甸譴責外國干預 釋放政治犯與特赦數千人

另外,10月26日的東協峰會之後,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隨後召開,將有來自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澳洲和美國的領袖與會,日本時報(Japan Times)指出,東協某些會員國擔心敏昂萊出席東協峰會,將阻礙全球重要領袖出席東亞峰會。

人道對話中心的瓦提裘提斯指出,東協採取罕見的強硬態度,降低緬甸軍政府的參與度,為東協保留了面子。

然而,對於緬甸軍政府領袖被排除於東協峰會之外,緬甸軍政府16日譴責是美國與歐盟進行「外國干預」(foreign intervention)所導致的結果。

不過,東協對緬甸罕見的嚴厲舉動,或許已讓奈比多做出正面應對。

緬甸當地媒體報導,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來18日發表演說後,奈比多釋放上百名政治犯,以及先前遭到逮捕,或因為參與反政變抗爭而被通緝的超過5,600多位民眾,也將基於人道理由獲得特赦。對此,活躍人士指緬甸軍政府釋囚是試圖重建其國際聲譽的策略。

東協正在改變 或重新評估不干涉政策

另一方面 ,對於東協排除敏昂萊出席峰會,「日本時報」引述一名地區外交官指出:「東協正在發生變化。」這名外交官並表示,「若是1年前你們問我東協是否會做這樣的事情,我會說絕對不可能。」

分析指出,東協在其不干涉會員國事務的傳統,以及透過制裁緬甸政變領袖以保持可信度之間,最終選擇捍衛可信度。

清邁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員傅阿迪(Fuadi Pitsuwan)認為,在東南亞民眾「對東協保護會員國的機制失去信心和希望」之際,如今或許是東協重新評估不干涉原則的時候。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東協峰會排除敏昂萊 緬甸軍政府譴責外國干預
動亂未改善 東協決定不邀請緬甸軍政府領袖參加峰會
緬甸抗議者出新招反政變 舉行喪禮為軍政府領袖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