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臺灣博物館 遇見國寶美石

中國時報【報導林倞煌】 臺灣不只是人文之島,更是色彩豐富的寶石之島。為讓國人更加了解臺灣寶石藝術及寶島豐富礦產,臺灣博物館推出「福爾摩沙美石」特展,展出包括臺灣寶石原礦、石雕及石片畫作品等,數量高達400件,並分為「臺灣寶石」與「洄瀾石藝」兩大主題區,內容具知性教育和感性美育,是認識臺灣之美的好去處。 擔任導覽的老師林惠美指出,從日據時代起,日人即頒布「臺灣礦業規則」,藉以管理臺灣礦業發展,積極開發臺灣礦產。其中「北投石」就是日人岡本要八郎在北投溫泉區所發現的,唯一以臺灣地名為名的礦石。由此可見,臺灣對於礦石的運用已有相當的長時間。她表示億萬年來臺灣島因不斷的地殼變動,形成今日如蕃薯形狀的寶島,也因複雜的地質作用而蘊藏了豐富礦產,數量高達一百餘種,而金屬礦產雖然儲量不多,但也曾出現過「九份」,這座至今聞名的淘金小城。 藍玉髓 臺灣最大原礦超吸睛 林惠美老師指出,臺灣也有閃閃動人、燦爛奪目的寶石,像花蓮地區有玫瑰石、陽起石、蛇紋石;臺東都蘭有極品藍玉髓;澎湖有文石等。許多原石經過巧匠精心雕琢之下,變成令人愛不釋手的穿戴飾品,其中澎湖文石雕刻而成的印章,獨一無二的圖樣是公認為訂情結緣的最佳象徵。展場中最吸睛的展出莫過於臺灣最大的藍玉髓原礦,重達127公斤,長85公分、寬65公分、厚12公分,氣勢驚人,引起不少注目的眼光。展區另一邊則有臺灣玉與臺灣墨玉共生玉石為材料,雕刻而成的玉劍,長達190公分,祥龍雕刻盤旋劍身而上,護手處則雕有蝙蝠,取其「福氣」寓意。整件雕品透露出深邃綠光,令人目不暇給,主題雖是利劍卻有祥瑞呈福的意涵,也是絕妙之作。 經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說明,走出「臺灣寶石」展區,會對臺灣的寶石及礦產種類留下深刻的認識。但當她轉身帶領參觀者走到另一展區「洄瀾石藝」時,又是一個新天地,燦爛奪目或巧奪天工等形容詞已不足形容,數十件堪稱獨一無二,世上唯一的石片畫珍品就在眼前。一片片玫瑰石經過妙思巧手琢磨之下,彷彿是上帝把石片當做畫布一般,石片上的圖形就是山景叢林,是流水人家,潑墨山水就呈現在石片上,煙雲飄渺,彷如桃花源,讓人嘆為觀止,驚呼連連,尤其是經過館方運用光線投射後,更增其風采。 玫瑰石 呈現天然山水畫 在臺灣博物館的巧思規劃下,採用萬花筒鏡室設計,結合科學原理及礦石特性,觀眾可近距離欣賞顯微鏡下,模擬礦石內部的繽紛色彩,五光十色就像極光一般,令人目眩神迷,流連忘返,不時讓身處其中的觀眾傳出驚嘆聲,相機快門聲更是不停作響。既然名為「洄瀾石藝」,當然少不了以花蓮大理岩為主角的雕刻作品。 許禮憲、吳偉谷及魏永賢等花蓮在地石藝雕塑家,利用厚實穩重的大理岩雕刻出饒富禪意妙趣的作品,展現出藝術家以人文藝術的涵養與天然素材對話後的藝術結晶,與天然形成的石片畫各異其趣,都是值得人們駐足欣賞,品味再三的佳作。 「福爾摩沙美石展」是理性科學與藝術美學結合的絕佳展現,也是人與大自然最直接的接觸,感受同為天地萬物的真實感,所不同的是它們的旅程早已超過萬年。值此仲秋,何不走趟臺灣博物館體會腳下這塊土地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