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秘密藏月餅?中秋節吃餅其實和月亮沒關係!

明天(13日)就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的習俗很多,像是吃月餅、吃柚子、拜土地公拐、向椅仔姑問事、偷青蔥和瓜等習俗,以及近幾年興起的中秋烤肉熱,都是台灣慶中秋的習俗。每年中秋節前的月餅搶購潮更是新聞焦點,各式流派的月餅皆有愛好者,可是你知道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嗎?

中秋吃月餅習俗。(圖/NOWnews記者謝孟芝攝)
中秋吃月餅習俗。(圖/NOWnews記者謝孟芝攝)

「月餅」這一名詞的是在唐朝,但其實月餅的出現最早可回溯到商、周時代,只是當時並不稱其為月餅,而是稱「太師餅」,當時為紀念聞太師-聞仲而出現的餅,是故稱為「太師餅」,太師餅以麵粉、豬油揉合成皮,再包入熟麵粉、砂糖、桂花、杏仁、冬瓜糖做成的餡,最後入油炸過而成。

到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了芝麻和胡核,百姓便開始把這兩樣東西加入餅中,因此出現了用胡桃仁做餡的圓形餅,稱為「胡餅」,比較像是北方的燒餅,因此也影響到了後代北方的月餅製作特色,像是京式月餅的製作方法也類似燒餅。

唐代的長安開始出現了專門賣糕餅的店鋪,也出現了專門做餅的餅師,糕餅蔚為流行。傳說,某個晚上,唐玄宗摟著楊貴妃在院中賞月吃餅,唐玄宗嫌胡餅這名字不好聽,楊貴妃於是說出了「月餅」這兩字,「月餅」這個名詞開始流行。但真正在書上看到「月餅」這個名詞的記載,則要等到南宋吳自牧所寫的《夢梁錄》第十六卷〈葷素從食店〉:「菊花餅、月餅、梅花餅」這三個餅名。雖然提到了月餅,但跟中秋節並沒有任何關聯。

直到元代,漢人對元朝的苛政已經忍無可忍,於是朱元璋起義反元。朝廷想盡辦法打壓朱元璋的勢力,嚴密監控朱元璋和同夥的行動,使得朱元璋領軍的義勇軍們無法傳遞訊息,當時天下第一謀士劉伯溫便獻計,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讓義勇軍們互相贈送月餅,並在裡面夾紙條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做為傳遞訊息的手段。

朱元璋成功揭竿起義建立明朝之後,為了紀念八月十五的起義,便在每年的這天帶領大家一起吃月餅,月餅才正式和中秋節產生連結。明代田汝成所著的《西湖遊覽記》第六卷〈熙朝樂事〉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 人家有賞月之宴。」詳細描述了明代中秋節大家會互相贈送月餅、夜晚一起賞月。

原來一開始月餅並不只有中秋節才可以吃,是後來為紀念成功起義建立明朝,才成了中秋節的習俗,而流傳至今。你今年吃過月餅了嗎?應景和家人吃幾塊月餅、賞月是增進家庭情感的好方法,但也別貪嘴吃太多月餅、造成身體的負擔喔!(編輯:連宜方)

 

資料參考:
維基百科-月餅

更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
「尪公聖毋值尪媽定」 俗諺背後的神明愛妻故事
家中掛百子圖求子 只要數到101人就能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