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6成民眾抗壓性不夠!近5成壓力大易失眠

台灣人壓力指數高居世界第二,壓力無所不在,當壓力來臨時,你是個能與壓力共存的人嗎?Yahoo民調以「你的抗壓性高嗎?」為主題,共有8萬2800位民眾參與線上調查,男女比例約為6:4,大台北(北北基、桃竹苗)地區佔約5成,有5成6的受訪者,年紀約在31~45歲。在本調查顯示,有6成4的民眾抗壓性屬於中或低等級,壓力山容易爆發,需要適度的宣洩,僅有2成民眾抗壓性高,可以和壓力和平相處。

超過6成民眾會適度的宣洩壓力
「當壓力來時,你能與壓力共存嗎?」有高達52.2%的受訪者認為「抗壓性中等,偶爾會承受不住爆發一下」,另外有12.4%認為自己「抗壓性低,一有壓力就會暴走」,兩者相加有超過6成的民眾在面對壓力來臨時,需要適度的發洩,避免情緒阻塞。心理師柯書林建議,當壓力大時可以允許自己心情不美麗,是一個正確的做法,同時在心態上可以從「我怎麼會這樣?」盡快讓自己切換到「我還能怎樣?」,把焦慮的情緒移轉到你還能努力的地方,都是對於壓力釋放有幫助。

長期處於壓力下 最容易失眠、睡不好
進一步調查,「長期處於壓力中,曾引發哪些症狀?(複選)」,首當其衝,最多民眾經歷過的就是「失眠,睡不好」,高達47.1%,別小看失眠,曾經有統計資料顯示,長期有睡眠障礙的人,未來得到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比率會比一般人還要高,不僅如此,也會讓血壓不穩,增加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風險,柯書林建議,如果睡不著,就乾脆不要睡,去把擔心的事做完,可能就會比較好入睡,或是閉上眼睛深呼吸,讓大腦進入省電模式,也是一種方式。

壓力過大容易變成憂鬱症患者
調查結果第2、3名依序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佔24.4%)」、「頭痛、暈眩(佔20.3%)」,前3名看似小毛病,但其實都已經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同時,在這次的調查中,有1.4萬(佔17%)人曾經歷過,因壓力過大無法負荷,使得免疫力失調造成皮蛇或是長疹子,柯書林在臨床上也經常看到,很多因為壓力太大最後演變成焦慮、憂慮甚至是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

民眾最愛的紓壓法是「耍廢放空」
「民眾最常用哪種紓壓方式?(複選)」,最多人的首選就是「耍廢放空(31.7%)」讓自己的腦袋暫時清空,合理的偷個懶,當再度遇到壓力時就更能面對;第2名是「追劇(29.7%)」,將思緒抽離現實社會,透過戲劇來轉移煩悶的情緒;第3名是「運動(21.5%)」,這方法的確相當可行,有研究證實,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快樂賀爾蒙,可以傳遞愉悅的情緒。選擇「打game/玩手遊(20.5%)」來紓壓的比例也不低,柯書林表示最好的紓壓方式就是做喜歡的事,只有在進行喜歡的事情時,才會感覺時光飛逝,基本上就能達到減壓效果。

而新冠肺炎的疫情對於大多數民眾而言並沒有造成更大壓力,也有可能是平常壓力就已經很大了,再多添加幾分可能無感,但也有18%的民眾坦言,面對疫情感到恐慌,壓力指數增加,不僅是怕染疫,也擔憂疫情之下讓家中經濟出狀況。面對無形壓力,如果想更了解你的壓力狀態,可以透過《看見壓力│三分鐘線上檢測》,只需要輕鬆幾個步驟,即可線上免費檢測壓力。運用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測驗結果,整個測驗只需要短短的3分鐘,就能幫助民眾尋找壓力的根源,以及壓力的全貌。

👉立即免費檢測你的壓力樣貌,三分鐘線上快速檢測傳送門 >>>
https://reurl.cc/d0b51V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口罩大戰再起 不只拚價格 獨家限量新色更搶手
外籍學生如何返台 台大公衛提「免疫護照」
端午連假交通疏運 多處路口管制
搶搭國旅熱潮 台鐵推7款期間限定便當
五馬分屍的痛 咬牙跳舞復健

【全民養肺】專題報導
台灣22縣市肺癌地圖 首度完整大公開
肺部健康小測驗 你的肺知識及格嗎?
肺部健康1分鐘自我檢測 壞習慣你中幾個?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正視台灣新國病
健康肺知不可 長庚胸腔科醫師Q&A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