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牙口不好,備餐有撇步!「國民阿嬤」陳淑芳也沒想到的料理方式

民以食為天,但台灣逾6成長者牙口不好,食在好困難,咬不動吃不下是高齡者最大的生活煩惱之一,如何為家中老人家備餐也困擾許多家庭,透過食材挑選、改變切割烹煮技巧,就可做出適合高齡者牙口軟硬度的飲食。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高齡者因牙口問題、咀嚼功能退化、飲食習慣和多重用藥等,造成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等現象,這不僅是「吃」的問題,嚴重者還可能有肌少、衰弱等情形發生。

超過6成長者 因牙口問題有吃飯困擾

國民健康署調查65歲以上長者的牙齒情形,發現有70.6%部分缺牙;21%的長者覺得自己的牙齒(包括裝假牙者)功能狀況不好,63.2%的長者因為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的問題,限制了吃東西的種類。為照顧高齡者營養,兼顧營養安全又讓長輩「能吃下」,國健署參考國際作法、根據我國的飲食習慣及配合在地食材,大力推動「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透過食材的挑選、改變切割烹煮技巧,做出適合高齡者「軟硬度」的飲食。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為長輩準備食材,可依老人家牙口狀況分為還有牙齒可咀嚼的「容易咬」軟質食物,以及缺牙只能用牙齦弄碎食物的「牙齦碎」軟質食物。「容易咬」的軟質食物通常為容易咀嚼,而且吃起來質地較柔軟的食物,像是黑豆干、蘋果等,都是屬於這類食物,提供給高齡者食用時,建議將這類食物切成小於3公分,更容易入口;「牙齦碎」的軟質食物口感必須更軟嫩,長輩用牙齦就能輕易壓碎,比如板豆腐、香蕉等都屬於這類食物,提供高齡者食用時,建議將食物切為小於1.5公分的丁狀,老人家吃起來比較輕鬆。

用家裡的餐具即可測試食材軟硬度

如何得知食材的軟硬度適不適合老人家食用?國健署表示,用家裡的筷子、湯匙和叉子,就可以輕鬆辨別食物軟硬度適不適合老人家。

(圖片來源 / 國民健康署)

處理食材也有一些小撇步,比如五榖米、糙米、紫米等全榖雜糧類能提供長輩多種營養,但用一般方式烹煮不易軟爛,且入口後容易有顆粒感,老人家難以下嚥,烹煮前花點時間軟化,就可以讓老人家吃得下。

軟化全榖雜糧類小撇步:

步驟1:將全榖雜糧類食材先淨後泡水。

步驟2:放入冰箱,冷藏1天後取出,將水瀝乾。

步驟3:再放入冷凍庫1天。

步驟4:取出後就可以放入電鍋中烹煮,可單獨煮食,也可以加入白米一起煮。

(透過切割烹煮技巧,可為家中老人家準備適合的餐點。圖片來源 / 國民健康署)

高齡友善餐廳 讓長輩外食也能享用美食

為了讓長輩外食時也能享用美食,國健署正推動高齡友善餐廳,跨單位合作,進行相關培訓工作,設計適合長者食用的餐點,並輔導共餐據點、小吃店、餐廳、飯店業者等,讓長者或照護者有更多元的選擇,建構台灣高齡飲食友善環境和商機。首批參與國健署輔導的台北福華飯店、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及宜蘭礁溪老爺酒店等3家業者已有成品端出,國健署特別邀請以電影《孤味》榮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國民阿嬤」陳淑芳,品嘗大廚們的精心傑作,她開心表示,這些好看好吃又營養的佳餚,打破以往人老了就只能吃軟爛稀飯的想法。

(在電影《孤味》中陳淑芳飾演賣蝦捲維持生計的老闆娘,品嘗飯店大廚改良作法的蝦捲後,稱讚大廚有巧思。圖片來源 / 邱淑宜)

國健署提供3家飯店設計的樂齡菜單供民眾參考:

1. 蝦捲改良作法(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一般蝦捲外皮常用「豆腐 」,對老人家來說較難咀嚼,該飯店改用四方黃皮,增加脆度與口感;另以淡水知名在地小吃「阿給」及冬粉,則切成適合銀髮族食用的一口大小。

(以四方黃皮取代腐皮製作的蝦捲(右上),以及切成適合老人家一口食用的「阿給」(左),都讓老人家好入口。圖片來源 / 邱淑宜)

2. 義式番紅燴牛頰(礁溪老爺酒店):選用口感較好的牛頰肉,搭配宜蘭在地溫泉番茄及宜蘭酒廠的紅糟,將牛頰肉燉煮 1.5 小時,上桌前將已燉軟的牛頰肉切成小方塊上桌,方便牙口不好的長者入口,兼具美味及營養。

3. 翡翠魚肫(台北福華大飯店蓬萊邨台菜餐廳):將國產石斑魚去除骨頭及魚刺,取魚肉,切小塊後和豆腐、絞肉等配料混合,放入魚的模型蒸熟,再搭配菠菜汁加入蛋白、玉米粉等,製作成粒粒分明的翡翠。

延伸閱讀:

肌少症有5徵兆!肌少症症狀檢測,飲食運動改善肌少症

當心咀嚼、吞嚥障礙 盤點失智長者的進食問題

吞嚥困難怎麼吃?營養均衡「食」在安心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