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彤儀 深耕中國民族樂50年 教過逾1.3萬名各族裔學生

加州鐵路博物館5月7日舉行了橫跨北美大陸的太平洋鐵路完工153周年活動,東灣屋崙長城青年管弦樂團(Great Wall Youth Orchestra)在鐵路博物館內表演中國傳統樂曲,舞台上除了亞裔外,還有非裔、西語裔等各色族裔的孩子,有如美國歷史拓荒的縮影。一手促成各族裔孩子們學習民族樂的推手,就是教學民族樂50年的趙彤儀(Sherlyn Chew)。

趙彤儀是紫竹音樂教育基金會(The Purple Silk Music Education Foundation, PSMEF)、長城青年管弦樂團創辦人,畢生投入中國民族音樂教學。她細數教學50年來,至少教過1萬3000個學生,不少學生從中產生音樂興趣與長才,成年後再投入教學行列,使得中國民族樂在東灣屋崙能夠不斷地傳承下去,成為亞裔值得驕傲的文化經典。

華裔第4代 能說 粵語、普通話

會投入中國民族音樂,對趙彤儀來說,也是無心插柳的一段良緣。趙彤儀說得一口流利的粵語和普通話,很難讓人聯想到,她居然是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第四代。她的外曾祖父母1854年就到美國了,1888年全家落腳於舊金山,而她的父親則是第一代移民,也是音樂史教授和音樂家,因此從小就有學習音樂的機會,她自己也非常喜歡音樂和民族樂。

趙彤儀因為喜歡演奏樂器和唱歌,14歲開始學習京劇,柏克萊加大社會科學和語言雙學位畢業後,因為興趣,前往台灣學習京劇和民族樂,並師從台灣的民族樂大師孫培章學習琵琶。後來她又回到柏克萊加大繼續深造音樂及教學碩士,結婚、生子,在林肯小學(Lincoln Elementary School)當雙語教師。而她與民族樂的緣分,就在她的青年時期默默生根萌芽。

孫培章後來也來美國,先落腳佛羅里達,之後又搬到洛杉磯,最後逝世。趙彤儀前往洛杉磯悼念孫培章時,發現孫培章留下了大批的民族樂器。她說,當時師母認為丟掉也可惜,不如轉賣給她,讓她有機會可以在美國繼續發展民族樂,於是她回到北加,透過各種募款、申請獎金等方式,終於籌到四、五千元,風塵僕僕地開著大車,一口氣將所有樂器載回屋崙。

「在美國,能做出沒有錢的交易,才是真正的大成功。」趙彤儀說,她當初聽了她的老師說的這句話,也一直銘記在心,因此她的一切初衷,就只是想要教學民族樂、推廣民族樂,讓更多孩子有機會可以學習。

趙彤儀原本只教自己班上的孩子演奏樂器,但風氣漸開後,其他班級也開始想學音樂,她就從雙語老師變成了音樂老師,每天每年級輪流時段來學音樂,全校的學生們都有機會可以學習音樂,而她也能從全校學生裡面找到一些有音樂天分的學生,再加以訓練,正式成立了一個可以上台表演的樂隊—紫竹管弦樂團。

音樂課程 擴展到社區學院

1995年時,林肯小學的學生從K到6年級共750個學生,無論族裔、膚色,每個學生都在練習中國民族樂。後來名聲大開,趙彤儀的民族樂課程一路拓展到當地的中學,也獲得當時的教育局長支持,讓更多學生即便沒有參與過林肯小學的音樂課程,也能參加中學的音樂課程,即便是中低收入戶家庭,也可以學習音樂。屋崙有愈來愈多孩子接觸過中國民族樂,2005年開始音樂課程更擴展到蘭尼學院,可以拿到大學學分。

趙彤儀在屋崙深耕發展民族樂50年,她的兒子蕭秉綱(Victor Siu)繼承母業,也成為民族樂教師的一員。他們成立的樂團和合唱團在當地引起迴響,學校活動、藝術開幕式、州博覽會、教堂和專業體育賽事等活動都不乏他們的身影。

太平洋鐵路完工153周年活動上,東灣屋崙長城青年管弦樂團選了「雨打芭蕉」和「昭君怨」這兩首曲子作為代表。趙彤儀說,這兩首曲子是她特地與廣東台山的音樂朋友討論,朋友推薦了能代表那個時代廣東音樂的作品。

身為移民第四代的趙彤儀說,中國早期移民為美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不應該被忘記,尤其在當下不斷發生仇恨亞裔事件的情況下,華人應為自己的先人在這塊土地上的貢獻而感到驕傲,尤其鐵路完工153周年活動格外具有意義,她也想到,當年來自廣東的中國鐵路工人,離鄉背井、辛苦工作之餘,他們是不是也在思念著故鄉的音樂?

音樂不僅能抒發人們的情緒,同時也是同一世代的人們的集體回憶。趙彤儀在離中國這麼遙遠的美國加州屋崙,不僅延續了華人們對故鄉音樂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成為一名民族樂園丁,散播了音樂的種子,讓更多孩子萌芽、成長,而變成一棵棵的大樹,最後成為一片樹林。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拜登能否繼續民主黨?初選見真章…連賓州老家都被挑戰
去年買預售屋 今年房貸利率翻倍「每月多繳數百元」
紐約市疫情將進入高風險 亞當斯促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