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運動員首次奧運參賽 人權與運動公平性平衡難求

紐西蘭日前宣布將舉重選手哈伯德(Laurel Hubbard)列為國家代表隊成員,她將成為史上首位參加奧運的跨性別運動員。但哈伯德的參賽引發非常兩極的意見,也激起關於運動公平性、人權及科學倫理的複雜討論。

紐西蘭首位跨性別運動員 引發體壇反彈

跨性別舉重選手哈伯德日前被列入紐西蘭的東京奧運代表隊成員,將參加女子+87公斤級的舉重賽事。她也成為首位參加奧運的跨性別運動員。哈伯特出生時是男性,在2013年變性之前曾參加過男子舉重賽事,而在疫情讓許多選手無法參賽的情況下,哈伯德有機會在東京奧運贏得獎牌。

但哈伯德的參賽也引發了來自體壇,特別是她的競爭對手的反彈。比利時舉重選手范貝林漢(Anna Van Bellingen)曾形容哈伯德的參賽「感覺像一個爛笑話」,她認為哈伯德過去作為男性的生理機制,讓她的身體具有不公平的優勢。

但支持哈伯德的人,包含紐西蘭奧運委員會都認為,她符合國際奧會能以女性身分參賽的資格,應該得到尊重及包容。

奧運睪固酮標準存爭議 仍需更多科學研究

關於跨性別運動員的爭議已經持續數十年,不少跨性別運動員都希望爭取符合自己性別認同的參賽權利。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在2003年達成了「斯德哥爾摩性別重置共識」(Stockholm Consensus on Sex Reassignment in Sports),正式認可跨性別運動員的參賽權利。

國際奧會原先規定,跨性別運動員要參加比賽,必須接受變性手術,而且要進行至少兩年的賀爾蒙治療。2015年,國際奧會進一步修訂了相關指引,讓跨性別者可以無條件參加男子項目,而跨性別者參加女子賽事,只要證明在參賽前1年及比賽期間,血清中的睪固酮(testosterone)濃度低於每公升10奈米莫耳(nanomoles per litre),就可以參加奧運。

國際奧會目前也正在討論,新的跨性別運動員參賽相關指引,並預計將在東京奧運結束之後公布。國際奧會告訴法新社:「到目前為止的討論,在公平性及包容性,以及希望需要保護女子項目之間,有非常多的緊張。」國際奧會也說:「意見非常多元且很難調和,各方認知也非常不同。新的國際奧會架構將在所有意見之間取得平衡。」

有不少專家預期,國際奧會將把睪固酮濃度的上限,從每公升10奈米莫耳下修到接近出生時為女性的2奈米莫耳。但也有人認為,只衡量睪固酮濃度太過簡化,因為男性賀爾蒙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會對身體造成改變。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生理學家海瑟(Alison Heather)就指出:「這包含你的槓桿長度、你的手臂長度、你的關節角度...更大的心臟、增加的肺活量能吸入更多的氧氣。」

對於跨性別者運動員競技的意見存在嚴重分歧,紐西蘭懷卡托大學(University of Waikato)的法律教授布林(Claire Breen)在新聞網站「對話」(Conversation)撰文分析指出,正反兩方難以達成共識,是因為缺乏相關研究數據,而雙方也都同意需要對此進行更多的研究。布林說:「當要建立一個可驗證且取得平衡的跨性別運動員參賽規則時,必須要認識到科學及法律的極限。」她認為:「這個議題要取得進展,短期之內需要雙方的相互傾聽,但長期而言,對必要研究的廣泛支持也是需要的。」

人權與公平陷兩難 反思運動競技分類框架

在跨性別運動員的議題呈現兩極下,也有不少人希望另尋出路,找到在人權及運動公平性之間取得平衡的方法。像是有人提議成立一個跨性別者的獨立賽事,但這被批評仍然阻礙了跨性別運動員以其認同的性別參與競賽。

另有學者指出,這可能是個機會,讓人重新檢視以二元的男女性別來區分運動員的制度。紐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的生物倫理學家安德森(Lynley Anderson)表示:「也許我們不必把所有人都塞進這兩個類別。也許我們還沒有找到對的方式,而且應該重新思考分類。」她認為:「所以這不是跨性別者有問題,是我們現在擁有的架構有問題。」

安德森提議,也許性別混和,或者一個類似於帕林匹克運動會,以身體特徵來評量運動員的機制,是可能的替代方案。但她也坦言,修改制度非常困難,因為人們不想改變。而這議題的複雜性,也很難有可以滿足所有人的解決方案。

哈伯德的參賽代表了跨性別運動員權利的一大進展,但如何在確保人權及運動公平性之間取得平衡,還需要更多科學研究及廣泛的討論。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