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售市佔排名全球前九 國防自主「買家變賣家」台灣亦能?

和台灣同樣有著地緣政治衝突的南韓,為了強化防衛能力,一方面積極參與跨國的軍事合作,同時致力於自主研發軍備。特別是後者,近年在國際軍售市場上大放異彩,先後接下波蘭和澳洲的大訂單,也成為前十名的軍售大國當中,唯一的亞洲國家。

圖/TVBS
圖/TVBS

戰機衝場施放彩煙,點亮了今年的首爾航太展,編隊中為數最多的KF16和F15K,源自於成功技術轉移,但這還不足以讓南韓自豪。

自製四代半戰機KF21,從試飛的官方影片到靜態展出,航迷一飽眼福,重要的是廠商和各國軍方,也越看越有趣,這是MIK軍備市場魅力當前縮影。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吳自立:「他們在國防白皮書裡面,自己也寫到說,2022年他們是有史以來最高峰,就是國防軍工業的外銷這一塊,這也是有史以來(最高),同時他們也把它放入,所謂國家的戰略性的產業。」

今年五月下旬,韓國才從波蘭手上,接下價值137億美元的大訂單,內容包括數百套多管火箭K2戰車K9自走炮,和FA-50戰機,8月韓華航太又拿下澳洲129輛步兵戰車軍購案,能和一干歐美大廠角力,又殺出重圍,時勢使然。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國際競爭中需求大增,在需求大增之下,但是供給面上面能夠穩定供給,同時價格上有競爭優勢的,看起來韓國近年來,就是變成是一枝獨秀。」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吳自立:「因為特別是在東歐國家,他們原來的國防的裝備,都是來自於舊蘇聯時期,也因為俄烏戰爭的關係,他們把這些裝備都支援了烏克蘭,相對於他們就必須要採購新的裝備,也就是這樣子產生了新的需求,他們就向西方國家提起來尋求,那我們也知道美國在供應上,已經吃緊了,韓國剛好找到這個利基來切入。」

圖/TVBS
圖/TVBS

有行有市都反映在數字,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3月公布的報告,全球前十軍售大國,韓國甚至贏過以色列排名第九,雖然距離第四名的目標還有一段差距,但2.4%的市占率,和近十年前半相比,成長幅度高達74%,學者認為策略成功也是一大原因。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吳自立:「重點就是說他們不是只賣東西,而是他們有事先統合他們相關的,情報單位外交單位,去了解到需求國的真正需求是什麼,變成一個客製化的形式,針對不同的需求國,來制定一套銷售的戰略。」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另外一個是在技術轉移的方面,它也給予一些比較,這個寬鬆的一些方式,協助這一個購買方,他們能夠在某一些領域上面,可以有一些在地生產的空間,那同時也增加它日後可以在地,能夠持續消費的這些機會。」

供應始於需求,不分外銷或是內需。

北韓問題始終存在,但是國際關係瞬息萬變,強化防衛能力,不能全部仰仗國外。

前F-16種子教官黃揚德:「因為我在2005年到2006年的時候,我在韓國念參校,實際上我們一去的時候,這個韓國國防部那時候就宣告一個排程,叫做國防2020計畫,KFX就是它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宣布,他們希望能夠自製,所以這些東西今天看到它的,我們看它看起來是成功的,那看到這個,其實它有一些歷程是需要鋪陳的。」

面對威脅,韓國能從買方變賣家,難到台灣不能,自身技術並不遜色,但停滯許久又礙於國際處境,比起韓國多了不少枷鎖。

前F-16種子教官黃揚德:「我們從這個T-50來看,T-50因為它跟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合作了,所以它有一些政治關係,所以這些成功的案例都是必須要合作,所以合作才是讓他原先從買家,原先從生產商逐漸的變成賣家,我們以現在目前政治的限制,如何去突破說我要把它賣到外面去,如果我沒有跟一些相關的合作,沒有這些靈活的這些彈性,那你怎麼賣到外面去。」

圖/TVBS
圖/TVBS

不要一昧追求自製率的帳面數字,國防自主的未來式,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更多 TVBS 報導
入境遭南韓拒絕!泰民眾怒抵制赴韓旅遊 網推改來台灣玩
憂中國報復!《路透》:南韓清查助台造潛艦業者 被告多2間
贏台灣不再輕鬆!韓打者認比想像強 點名「長髮投手」難對付
《少男少女》顛覆韓國人對台灣想像 導演曝靈感「沒有希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