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版「飛龍號」 開始重返地球

編譯王光磊/綜合外電報導

在國際太空站待了2個月後,美國太空人赫爾利與班肯,臺北時間2日上午7時35分,已搭乘載人版「飛龍號」太空船離開國際太空站(ISS),準備重返地球,完成「飛龍號」的最後關鍵認證。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說法,為躲避朝向佛州東南角襲來的伊塞亞斯颶風,赫爾利與班肯搭乘的「飛龍號」太空艙,將於臺北時間3日凌晨2時40分,改在佛州西部彭薩科拉外海水域降落,目前回收船已就定位,並持續觀察當地風浪是否可以回收。

這也是美國45年來首度執行海上回收載人太空艙任務,上一次是1975年的「阿波羅─聯盟」測試飛行,由美蘇太空船在太空實施對接後返回地球,赫爾利坦言他為此特別去讀了一些當時紀錄,發現在太空艙落水後,等待回收的太空人往往容易在裡面「暈船」,但對太空人而言「失去平衡感並不稀奇」。

值得一提的是,赫爾利與班肯這次從ISS帶回一面已有超過40年歷史的美國國旗,其曾在1981年太空梭首飛時環繞地球,並在最後一次太空梭任務時留在ISS上,並且預計會在美國下次登陸月球時,再次回到太空。

在這次「飛龍號」完成代號Demo-2的驗證任務後,NASA將在9月底進行第一輪正式載人太空飛行,將ISS新一輪駐站人員送上太空,至於這座已經被赫爾利與班肯暱稱為「奮進號太空梭」的「飛龍號」,則將重新整理翻新後,預計在明年再度載人升空。

返回地球前,拿著多次上太空的美國國旗的赫爾利(右前),與貝肯(左前)及其他3位ISS駐站太空人合影。(達志影像/美聯社)

「飛龍號」太空艙準備脫離國際太空站,重返地球。(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