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拜登罹侵襲性攝護腺癌 正評估治療選項
(中央社華盛頓1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前總統拜登辦公室今天指出,他已被診斷出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正在評估治療選項。
美聯社和法新社報導,82歲的拜登上週因泌尿系統疾病的症狀而就醫,並且發現攝護腺有結節。他於16日經診斷罹患攝護腺癌,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骨骼。
拜登的辦公室在聲明中指出:「總統和他的家人正在與醫療團隊評估治療選項。」(譯者:何宏儒/核稿:李佩珊)1140519
(中央社華盛頓1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前總統拜登辦公室今天指出,他已被診斷出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正在評估治療選項。
美聯社和法新社報導,82歲的拜登上週因泌尿系統疾病的症狀而就醫,並且發現攝護腺有結節。他於16日經診斷罹患攝護腺癌,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骨骼。
拜登的辦公室在聲明中指出:「總統和他的家人正在與醫療團隊評估治療選項。」(譯者:何宏儒/核稿:李佩珊)1140519
蘇格蘭一名健身教練發現自己指尖腫脹,就醫後發現竟罹患肺癌,所幸手術後已順利將腫瘤摘除。事實上,他的症狀是所謂的「杵狀指」,部分肺癌患者都會出現「杵狀指」或手指密合度異常,提醒民眾若是發現任何異狀,應趕緊諮詢醫師。
台灣約有240萬名慢性腎病患者,腎功能不佳會影響人體廢物的排泄,導致電解質的不平衡,例如鈉、鉀、磷等失衡,因此腎功能不佳者常被限制食用高鉀等水果,例如香蕉、奇異果等,但腎臟科醫師林軒任表示,其實,楊桃更是腎病患者的大忌,一旦誤食,就可能喪命,「只吃1/4顆就可能中毒。」
《魯中晨報》報導,醫生追問夏女近期是否曾接觸鳥類、禽類及飼養寵物,但患者否認。醫生安排夏女抽血送檢隱球菌抗原,同時安排無痛氣管鏡檢查,肺泡灌洗液送檢隱球菌抗原檢測及tNGS(靶向高通量測序)。次日,血液及肺泡灌洗液均回報隱球菌抗原陽性,tNGS檢出高序列新型隱球...
喝咖啡的好處不僅僅在於提神醒腦,咖啡具有維生素與礦物質,例如:多酚類物質、鉀、鎂、菸鹼素、葉酸等,適當攝取這些物質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不過一旦你泡咖啡的方法用錯,可能讓有利健康變成有害健康!研究指出,一杯咖啡中自然存在的致癌物質,比你一整年從食物中的農藥殘留攝取量還多,雖未有研究證實喝咖啡會導致癌症,但研究指出,目前風險最高的是「未經過濾的研磨咖啡」,所有咖啡的煮法健康評分表也出爐。
紅蘿蔔營養密度極高,歐美人常生食,亞洲人則習慣熟食。醫師張適恆表示,紅蘿蔔富含抗癌的植化素,包括木犀草素、鐮葉芹醇、類胡蘿蔔素等,在紅蘿蔔皮上含量相當高,因此,民眾可將整根紅蘿蔔洗淨後,先不切塊,連皮煮熟,之後可再加入食用油,健康效益最高。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外食族眾多,第一餐尤其重要,根據國健署推動「我的餐盤」的飲食建議,鼓勵每餐中蔬果最好占餐盤一半,但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觀察發現,國人早餐蔬菜水果比例嚴重不足,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建議每日早餐最好加入一份高維生素C、高水溶性纖維水果,因為研究顯示,有助提升認知能力、降低壓力。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邱詩涵表示,現代...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中國COVID-19疫情再現高峰!中國疾控中心上週發布數據指出,中國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4月呈現上升趨勢,南方省分的陽性率更是高過北方。就有中國專家指出,這波疫情可能在5月中旬達到頂點,6月中下旬就會明顯下降。
不少人為肥胖所困擾。營養師趙函穎表示,一名女子只是將進食順序調整為先吃蛋白質、再吃菜,最後吃澱粉,一個月就瘦5公斤,且腰圍少3吋,精神奕奕。趙函穎表示,研究指出,只要先吃蛋白質與脂肪,餐後血糖就可下降27%,就可避免儲存脂肪。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已連續5週升溫,疾病管制署表示,上週5月4日至5月10日新冠門急診就診9978人次,新增34例重症及6例死亡。近日就有醫生分享,就診病患10個有4個確診,這波疫情來得又急又猛,診間快篩不夠用。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直言,這波疫情比較複雜,過去一支病毒株大約流行2、3個月就逐漸消失,不過現在因為主流病毒株變多,會讓疫情拖得更久。
早餐除了奶茶、牛奶,很多人也會選擇豆漿,因為喝豆漿好處很多,可降低膽固醇、預防骨質疏鬆,但醫師示警,並不是說人人都適合喝!像是因為豆漿裡有膳食纖維,敏感族群容易脹氣,如果你會長痘痘,也別天天喝,一次喝太多,恐怕內分泌會失衡。 #低膽固醇#豆漿#膳食纖維#脹氣
許多人可能常常感到手腳麻痺,尤其是長時間加班或使用3C產品後。但你知道嗎?這些麻痺感可能是身體在警告您末梢神經出現問題!末梢神經負責傳遞感覺和運動訊息,一旦受損,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前兆! 1、壓迫性神經病變: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指出,壓迫是最常見的末梢神經麻痺原因!現代人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工作,或不當使用電子產品,容易導致神經受到壓迫。例如,腕隧道症候群就是因為腕部神經長期受到壓迫,導致手指麻痺、刺痛,甚至無力。 2、代謝性疾病引起的神經病變:糖尿病是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會損害神經細胞的血管供應,導致神經營養不良。約有50%的糖尿病患者會發展成「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常見症狀包括手腳針刺感、灼熱感、麻木,甚至感覺喪失。 3、自體免疫性神經病變:這類疾病是因為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身神經組織所致。格林-巴利症候群(GBS)是急性神經病變的典型代表,通常在感染後數週內發生,患者會從腳部開始感到麻痺、無力,並逐漸向上蔓延。另一種常見的是「慢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CIDP),症狀類似GBS但進展較緩慢,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4、毒素和藥物引起
以為早餐補了蛋白質,其實吃進去的是負擔?營養師趙函穎表示,不少人早餐會選擇有肉、有蛋的餐點,藉此補充蛋白質,但其實某些餐點藏著「油脂陷阱」,若是選錯來源,等於多吃一堆油脂。
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在重症醫療第一線擁有30年經歷的黃軒醫師今(17)日也發文分享,自己過去見過許多血壓問題失控的個案,如有病患認為血壓「還可以接受」,結果最後進加護病房(ICU),他對此直言,許多併發症本來是可以預防的,「身為重症專科醫師,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病人躺在ICU時才後悔沒有及早重視血壓問題。」
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醫師黃軒表示,一名45歲企業主被緊急送進加護病房,原因是「主動脈剝離」,而主動脈剝離的搶救時間只有幾分鐘之差,致命程度遠高於心梗、中風。黃軒表示,該男子的血壓長期在145/95間,誤認為可接受的範圍」,殊不知,這錯誤認知差點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
[NOWnews今日新聞]戀愛讓你變胖也能變瘦?一年之中除了情人節,「520」也是許多人傳遞心意的日子,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指出,戀愛真的會使人「幸福肥」,原因可能與生活中頻繁的紀念日、家庭聚餐有關,在...
有「大力水手大叔」之稱的81歲韓國資深藝人李相瀧日前病逝,據說他5/9因感冒突然不適就醫緊急救治,卻搶救不及病逝,消息一出引起許多人發文悼念。 醫師提醒,年長者極易因感冒併發症發生重症,甚至死亡
蘇一峰醫師近日在個人臉書分享這起案例,表示這位患者在過去數月間曾至其他醫學中心就診,初步X光檢查無異常,醫師研判可能為「長新冠」後遺症,給予治療後症狀依然未改善。直到患者轉至蘇醫師門診後,進行胸部X光檢查時,蘇醫師憑經驗察覺影像異常,隨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蔬菜健康效益為人所知,一般常提到,十字花科蔬菜,但醫師張適恆表示,蕈菇類因富含可抗癌的「麥角硫因」,一項2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吃較多蕈菇類的癌症患者,癌症復發率低於其他患者45%,顯示其強大的健康效益。
陳鈺泓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強化骨骼方面,芭樂是首選之一。芭樂富含維生素C、鈣與鎂,不僅能促進鈣質吸收,還有助於膠原蛋白的合成,是支持骨骼結構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鳳梨則因富含酵素與錳,被認為對抗骨質疏鬆有一定功效,其鳳梨酵素還有助於減少身體發炎反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