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數據結合資料科學 食農科研計畫展成果

記者吳典叡、實習記者王柏宇/臺北報導

行政院農委會從去年6月起,啟動食農教育科技研發計畫,結合產官學力量,並與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合作,運用電子發票資料及資料科學等技術,進行農產品消費者行為分析等研究,目前在「農產品消費行為、零售價格預測、颱風影響預測、資料敘事打造農業故事、食農教育教學平台建置」等,已有初步成果。

農委會於今日在該委員會3F國際會議廳舉行「食農教育科技研發計畫成果」發表會,呈現多項研發成果。

農委會表示,透過「結合電子發票、農產品批發價量、公有市場零售價格、傳統市場查價、氣象及網路輿情」等資料,以資料科學方法發展大數據分析工具,了解甘藍、香蕉等15項農產品消費市場趨勢,已建立零售價格的估計模型;應用歷史資料建立的預測模型,進一步模擬不同的颱風路徑、強度、雨量對於菜價影響,將有助於預先掌握價格波動。

此外,藉由大數據分析網路輿情民眾關注的各種聲量、情緒,掌握農業關鍵事件輿論發展的脈絡,與農委會政策傳播成效,作為日後施政決策參考,以拉近與民眾距離。

農委會強調,隨著許多青農返鄉,農產品行銷不再受制於傳統管道,自家農產品可透過數位行銷,但如何利用簡單數位工具創作圖片或短影片,快速說出打動消費者的好故事,是許多青農的熱切需求。經委託學者專家應用資料敘事研究,分析歸納出農產品品牌故事的成功元素,讓農民能學習輕鬆上手,說出屬於自己品牌的精采故事。

農委會舉行「食農教育科技研發計畫成果」發表會,呈現多項研發成果。(實習記者王柏宇攝)

農委會啟動食農教育科技研發計畫,目前在「颱風影響預測、資料敘事打造農業故事」等,已有初步成果。(實習記者王柏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