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打造農業資源零廢棄 鳳梨皮餵牛、蚵殼成海底礁體
國內年產約40萬公噸鳳梨,吃完鳳梨會剩下高達20萬噸的皮,過去多做堆肥,不過研究人員發現,經過處理,鳳梨皮可以變成青貯料,取代牧草,提供牛隻反芻,成本還比進口牧草還要便宜3成。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飼料作物組長林正斌指出,「吃皮跟吃草一樣,就是營養成分的差異,額外添加一些飼養成分,把營養補足。」
吃完牡蠣剩一大堆殼,過去做肥料或土質改良劑,不過水試把它磨成粉,開發成海底礁體,是天然並生態友善的材料,可見不少珊瑚附著生長,放對地方,就成了海底生物新樂園。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說明,「都是試圖提供孔隙、陰影、適合的基質,讓這些珊瑚、藻類附著,無脊椎動物躲棲。」
傳統被視為農業廢棄物的生物或非生物物質,透過技術研發,可成為新資源,就連稻殼都超有價值。
農業部司長莊老達表示,「我們下一步要把稻殼裡面高價物質提煉出來,比如說矽,也是工業上一個很重要的產品。」
近十年,透過農業部與協力的學研單位,完成各種開發,授權民間使用的相關技術,超過200案,在全球淨零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之下,農業部希望達到全循環、零廢棄的長程目標。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每公斤可賣3千稀有紅喉魚 「深海紅寶石」人工繁殖成功
2025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農業部與民間送食品關懷長輩
魚肚藏大型寄生物「吸蟲」 學者:煮熟對人體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