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遊戲的兩個結局 導演在電影裡一併呈現

由台灣知名遊戲IP改編的電影《返校》,上映至今一週,票房預估將突破億元大關,堪稱近期最夯國片。電影為了讓沒玩過遊戲的觀眾也能輕易進入《返校》故事中,在不大幅更動遊戲主線劇情的前提下,將一些細節進行了調整及延伸,讓敘事更集中。

此外,在《返校》遊戲中會因為玩家在最後階段做出各種選擇,分別讓方芮欣走向兩個不同的結局。而電影在導演跟編劇的巧思下,把兩個結局都融入了故事中。

「妳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這句《返校》故事中的重要台詞,具體體現在遊戲中就是玩家必須做出各種選擇;方芮欣如果能夠面對自己,就會走向解脫;如果不行,就會不斷輪迴。

「我們是想辦法把(遊戲)壞結局、好結局,都包在這個戲劇結構裡面表現出來。」導演徐漢強日前接受採訪時解釋,假如把電影結構以傳統的三幕劇——「佈局」、「衝突」、跟「收尾」來設定,「通常主角會經歷過一段事情,然後掉到谷底,然後再站起來。」

「所以我們就把掉到谷底的這一段,用壞結局的方式來包裝。在電影中,你就會看到她(方芮欣)經歷一段質疑、看到張老師被槍決,然後上吊自殺,那就是所謂壞結局的體現。」

《返校》電影中的殷翠涵老師由蔡思韵飾演。電影裡,殷老師的下場跟遊戲裡不同。(影一製作所提供)
《返校》電影中的殷翠涵老師由蔡思韵飾演。電影裡,殷老師的下場跟遊戲裡不同。(影一製作所提供)

另外在電影中,殷老師最後的結局也與遊戲不同。遊戲中殷老師是事件裡少數的生還者,逃往海外後抑鬱而終,也普遍被玩家解讀為是致敬自由主義學者殷海光。但徐漢強強調改編的考量還是在於:「她後來經歷什麼事情,對這個故事的重要性有多少?」畢竟一部100分鐘左右的電影,終究沒有辦法花太多篇幅去談殷老師後來的經歷;如果像遊戲一樣用文件交代,也顯得突兀。

「要考量到長度、考量到節奏。」徐漢強表示他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必須要思考『我們故事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那這個最重要的東西要被鞏固,其他東西可能都是可以被刪減、或是整合的。」

更多鏡週刊報導
【《返校》導演徐漢強專訪(上)】重現白色恐怖校園抓人逼供 「該有什麼就放什麼」
【《返校》導演徐漢強專訪(下)】忠於原著精神擴展故事 別忘記那些追求自由的人們
【《返校》導演徐漢強專訪 番外篇1】玩《隻狼》被虐也能抒壓?比起遊戲 拍電影難多了

更多新聞報導
打臉邱澤?張鈞甯友人:她未認可是阻因
王瞳、艾成爆激烈口角 艾成:是在溝通
少子化多嚴重?紅孩兒6人只有1人有後代
陳漢典變勇敢了 「被罵是幸福」
「六人行」友好全是假 大家都討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