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信心指數2年不及格 逾5成民眾憂將成貧老世代

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共同發布「2021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退休信心指數連2年不及格,逾5成民眾憂享退變苦退 將成貧老世代。/台灣人壽提供
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共同發布「2021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退休信心指數連2年不及格,逾5成民眾憂享退變苦退 將成貧老世代。/台灣人壽提供

▲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共同發布「2021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退休信心指數連2年不及格,逾5成民眾憂享退變苦退 將成貧老世代。/台灣人壽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扭轉個人與家庭生活經濟現況,也對退休生活與經濟準備帶來衝擊。政大商學院與中信金旗下台灣人壽今(2)日共同發布「2021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退休信心指數」連2年不及格,落在59分邊緣;此外,傳統上「退休即享福」的觀念不再,有超過5成的未退休族認為,即使退休高達72.1%認為應繼續理財、57.5%願意再就業,因為擔憂未來老了退休後,恐享退變苦退,成為貧老世代。

根據調查發現,「退休信心指數」落在59分,仍是低於及格線,「退休充裕指數」69分較去年略長1分,「退休生活滿意指數」81分則持平;再從細項指數發現,「退休信心指數」中的「退休金制度信心指數」58分與「長照資源信心指數」56分,是唯一不及格的二項指標。對於臺灣民眾退休信心指數已連續2年低於及格分,調查計畫成員政大商學院金融系楊曉文教授表示,民眾仍呈現信心缺乏,認為第一層政府退休金制度或是長照資源不能讓大家安然備好,從容應付自己的高齡與退休。

今(2021)年長照準備開始年齡較去年延後近2.5歲為40.24歲,而退休準備開始年齡仍落在38.6歲,與去年的37.78歲差距幅度不大,但明顯的是每月準備金額為新臺幣(下同)8,216元,相較去年的15,086元大幅下砍近半,長照每年準備金額則為6,528元,相較去年9,905元也是下修狀況。楊曉文教授表示臺灣30世代(代表30而立之後)即希望啟動自己的退休準備,從2年數據來看,似乎將成為常態,但看見退休與長照準備金額較去年短少,可能是受疫情影響,減低民眾在退休與長照準備的投入金額,想準備但準備金額不足的現象值得注意。

台灣人壽首席策略主管葉?宏資深副總經理表示,根據美國國家退休安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Retirement Security,簡稱NIRS)的調查指出,64%未退休族群(包含1980年代至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和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末出生的X世代),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後,更關心他們的退休保障,當全球都掀起未退休族的退休關心潮,台灣也不應該置身事外。

調查重心進一步研究未退休族對退休的觀點觀察,發現每2個未退休族中,就有1人覺得未來退休金不足夠(50.4%),尤其是青壯世代不足感最明顯,並在「退休準備」、「退休理財」、「醫療保障」與「長期照顧」4大面向有擔憂卻缺乏行動力,理想很豐富,現實面卻不足,害怕未來從享退變苦退,成為「貧老世代」。

憂慮一、在退休準備面向,發現未退休族中,每2個未退休族中,就有1人覺得未來退休金不足夠(50.4%),更有74.1%的未退休族覺得未來年金給付會再調降,但在改革的時間點、年金少領的打折比率,還有對政府溢注資金解決年金破產3大議題,調查結果有過半民眾感受到年金改革的急迫性與財務缺口的嚴重性。

憂慮二、在退休理財面向,近4成未退休族沒準備退休金,「沒經濟能力」與「還在考慮」是主因,顯見在退休準備上缺乏行動力;此外,理財工具也因為疫情,又回歸保守,儲蓄與定存又再度成為退休準備工具第1名,但有近4成未退休族曾用過零股準備退休金,愈年輕使用比例愈高,代表未退休族偏好低門檻的理財工具,是促使他們開始行動的契機。

憂慮三、在醫療保障面向,有高達95%未退休族擔心將來健保財務不健全,尤其怕自費項目變多、住院負擔差額增加。這也反映在醫療險的高投保率上,有74.1%的未退休族已投保醫療險,且認為在保障項目與給付金額規劃相對足夠,只是絕大多數未退休族認為住院醫療險就能因應高齡化社會醫療的保單。

憂慮四、在長期照顧面向,逾6成的未退休族不熟悉長照2.0制度與商業長照險,代表他們對長照了解程度未能因社會走向高齡化而與時俱進。此外有64.5%的未退休族未規劃長期照顧險,卻有超過5成的未退休族,希望將來老了可入住養生村,但多數人希望每月花費在3萬元以下,顯見他們對臺灣安養照護制度與資訊了解仍不足夠。

未退休族面臨苦退,超過5成的未退休族中,超過有72.1%的未退休族認為自己退休後仍要繼續理財,青壯世代的比例更高達90.1%,顯見他們認為「理財」是退休後不可缺少必備規劃;更發現有57.5%未退休族認為退休後要再就業,楊曉文教授對此現象表示,傳統上認為退休生活是第二人生的開始,應有穩健的財務狀況與悠閒的生活步調,不應再為生活收入辛勞工作,但本次發現未退休族無法如願過著這般理想的退休生活,老後則須繼續打拚,未退休族是缺乏行動,沒有提前按部就班執行自己的退休計畫且融入生活,因此楊曉文教授呼籲,未退休族應正視退休規劃的重要性,越年輕的民眾退休準備可以從低門檻工具做起;民眾面對高齡化社會,退休後繼續理財,也善用自己的價值再就業,不僅是全球高齡化人口趨勢,也是值得正向看待的退休觀念。

調查計畫主持人、政大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黃泓智特聘教授特別以「我與理想退休的距離」學術研究數據呼應未退休族從樂退變苦退,將來成為「貧老世代」的困境背後因素,他指出,勞工笫一層勞保財務缺口太大,想拉近與理想退休距離、解決世代不均問題,有待政府年改政策,但政策落實並不會一步到位,在循序改革時間點同時,民眾應掌握退休準備即刻行動,不宜等待,讓個人提高第二層勞退新制的自提意願與行動,以及倡議民眾第三層自己準備退休金投入,方為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