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要二度就業、持續投資嗎?

退休後要二度就業、持續投資嗎?
退休後要二度就業、持續投資嗎?

撰文:林竹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翻轉社會經濟穩定,也對個人退休生活帶來衝擊。

政治大學商學院與台灣人壽聯手在8月公布「2021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本次調查於2021年5月進行,以台灣地區25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有效樣本數1,202份,信賴水準95%、抽樣誤差值為±2.8%),發現每2位未退休族群中,就有1人覺得未來退休金恐將不足(50.4%);74.1%的未退休族群覺得未來年金給付會再調降,代表未退休族群對未來退休充滿擔憂與不確定。

然而若進一步檢視,此調查中未退休族群對退休規畫的看法,可看出3個有趣的現象:(1)有50.9%的人偏好儲蓄、定存等保守穩健理財工具,其中年輕的受訪者會選擇零股投資;(2)逾7成受訪者認為,退休後仍需投資理財,另有6成的人考慮在退休後要再二度就業;(3)有近65%的人尚未規畫長照保險。

對於年輕族群選擇零股投資的現象,政治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楊曉文表示,基於人們偏好低門檻理財工具,政府或民間金融機構,應打造小額退休理財環境,讓年輕族或小資族先以小額資金、定期定額的方式,慢慢培養退休規畫的紀律與動作,未來若有更多餘裕資金,或更熟悉理財工具時,可進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加快退休金的準備速度。

參與此次調查、台灣人壽資深副總經理葉栢宏則認為,考量小資預算有限,退休規畫必須「先求有再求好」,但不論這個「有」與「好」之間的距離是近還是遠,都應時時思考估算,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將來需要多少退休金才夠。葉栢宏以行政院家庭消費每月支出調查統計為例,若加計通膨年增率1.12%,30年後個人每月消費支出約2萬6,187元~3萬4,122元,若再乘以平均餘命25年,則平均需準備785萬元~1,023萬元,但這只是退休後基本生活開銷,還未加計休閒娛樂或醫療費用。

至於在理財工具的選擇上,葉栢宏建議,ETF、共同基金,以及投資型保單等,可採定期定額方式投入,資金門檻低又能分散投入時間、標的等風險;至於有保障需求者,能選擇具壽險保額的投資型壽險(編按:即變額壽險或變額萬能壽險),沒有保障需求者,則可選擇純累積資產的投資型年金(編按:即變額年金險),開始小額準備退休金的第一步。

對於在退休後理財與銀髮就業部分,楊曉文指出,一般個人退休金來源可分為:第1層政府年金、第2層企業年金、第3層個人理財。退休後理財應是3層來源都要進行,其中第1、第2層年金在退休後理財管道的嫁接,政府扮演重要角色,應協助已退休民眾,運用第2層年金繼續進行投資理財。像英國就採取年金保險、收入提領(Income Drawdown)2種運用方式,其中的收入提領,楊曉文認為,可讓退休後所領到的退休金,有更靈活的提領條件,沒有領出來的退休金,也能繼續投資賺取收入,這是繼續累積退休金的一個過程,也是台灣政府在進行年金改革、下修民眾將來領到的退休金時,可思考的配套措施與方向。

在第3層的個人理財,退休後又該怎麼打理?葉栢宏認為,進入退休年齡後應注重打造現金流,配置重點在於「穩」,最好是選擇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工具,以保險商品來說,目前有保證給付型的投資型保單(GMDB)及利率變動型壽險,都能提供已退休者穩定的現金流。

至於在銀髮就業議題上,目前勞動部有推出銀髮資源網,供高齡有就業需求者找工作或找人才。但楊曉文認為目前社會上銀髮就業資源與適合的職缺仍有限,必須慢慢扭轉企業對高齡就業者的偏見,希望可借重高齡者經驗,仿效高年級實習生模式,讓他們有機會補充所得收入,且兼顧成就感。

更多Smart智富文章

退休規畫 女比男更需要!

開放銀行讓退休理財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