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本不到百萬?!你該想想退休時是樂活還是下流?

就在全台灣各世代為了退休年金改革吵得不可開交之際,內政部公布了「104年簡易生命表」,宣示台灣國人平均壽命突破八字頭,再創歷史新高,達80.2歲,其中男性平均可活到77.01歲、女性高齡更達83.62歲,這兩個數字也都創下歷年新高。

規劃退休,不怕晚動、只怕不動

國人活得長壽固然值得欣喜,但這也意味著台灣退休年金的改革壓力與日俱增,政府年金需要更有力(利)、才有辦法供養愈來愈多、也愈來愈長壽的台灣高齡人口。

至於已經白髮蒼蒼的退休族而言,大家的樂活第二人生現況又是如何?真實情況好像蠻令人擔心的!根據Yahoo奇摩在台灣做的「2016年金破產世代大調查」顯示,有高達6成的受訪退休者,在退休時手上的存款少於500萬,其中更有23%的受訪退休者表示,戶頭退休金不到一百萬,未來要怎麼過?會不會變成「下流老人」?一切只有問號加上無奈。

既然我們還有好幾十年要活,就要活得有想法、有計畫、有尊嚴!前提是,一定要摒棄「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擺爛想法,更要丟棄「反正不會活得那麼久」的鴕鳥心態,以更為積極的行動力,來挽救「可能有點遲」、但「其實永遠不嫌遲」的退休理財規劃。

計畫之前,我們且將銀髮族概分成兩大族群來分析:

(一)「遊山玩水坐吃山空」型-
這應是最典型的退休人生,錢多的就悠哉遊山玩水、錢少的就只能天天坐吃山空。這時,千萬不能只將手中的退休金放在銀行做定存,如果可以布局收益較佳的投資工具,透過較高的配息率、或是較佳的總報酬機會,就能將退休的戰線拉長,累積更多的退休老本。比如說,「好收益系列」基金產品,就是透過更為靈活的多空策略,不論是股債匯、或是衍生性金融商品都善加動態配置,能幫助投資者在較低波動風險下,守住資產、或是穩健的累積更多的資產,這類新產品,在目前負利率的時代下,說是退休族的理財救星,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二)「樂擁事業第二春」型-
不少銀髮族立志「活到老、工作到老」,如果真的能夠如願找到自己勝任的工作,實在是非常的幸運,因為如此,不但可讓退休生活有重心、有目標,還能維持身心的健康與活力,另一方面還有固定薪水入袋,雖然可能僅有少少幾千、幾萬元,但無論就實質資金挹注上、或是心理層面安全感上,都有相當正面的意義。

這群銀髮族,理財行動上就可以比「遊山玩水坐吃山空」型更為積極,除了守穩原先的退休老本之外,針對每月入帳的薪水,建議至少要撥出二分之一來投資,規劃上可以將退休金的二分之一放在「風險較低、收益較高」的多重資產基金,讓退休金隨著歲月穩穩增值,另外二分之一的退休金,則可35%布局在債券、15%布局於股票基金,而其他的工作所得,則可透過定期定額方式強迫投資,增加整體資產在股票或債券部位上的比重,包括歐洲小型企業基金、或是擁有不錯股息率的環球股息基金,都是首選名單。

退休人生的理財規劃,永不怕太遲,只怕遲不行動,銀髮退休族也是一樣,我們無法估算我們還可以活幾年,但透過積極行動,我們可以預知一個更有尊嚴、更幸福的樂活退休人生!

【摩根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亦不必然為未來績效表現;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此外,匯率走勢亦可能影響所投資之海外資產而使資產價值變動。另,內容如涉新興市場之部分,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亦可能低於已開發國家,而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影響,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公司及銷售機構均備有公開說明書(或中譯本)或投資人須知,投資人亦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或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
由於高收益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以高收益債券為訴求之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高收益債券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投資人投資以高收益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佔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本基金進行配息前未先扣除應負擔之相關費用。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份,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投資人可至摩根資產管理官方網站(www.jpmrich.com.tw) 查詢本基金配息組合項目。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投資人須留意中國市場特定政治、經濟與市場等投資風險。

摩根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信義區松智路1號20樓02- 8726-8686

★更多相關新聞

退撫基金究竟有沒有財務危機?
覺得不會活那麼久嗎?你錯了!
「發展主義」的瓶頸?東南亞國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挑戰
勞保年金所得替代率真的有那麼高嗎?
過時的年金制度,不應全面改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