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吞嚥障礙 健保署祭擺脫鼻胃管獎勵

研究發現國內一半以上的中風患者,會遭遇咀嚼和吞嚥障礙,需要用鼻胃管進食。但鼻胃管長期使用,可能帶給患者一些負面影響,除了不適、憂鬱、自尊心受損的心理問題,還伴隨食欲降低、胃食道逆流、病菌感染的生理影響。

於是健保署從去年六月一日起,祭出告別鼻胃管的種種獎勵措施。台中一名腦中風病患,原本連口水都無法吞嚥,一度被判定可能終生使用鼻胃管,不過他積極接受吞嚥訓練,半年後擺脫鼻胃管,回到正常生活。

64歲的林先生,右側小腦中風後,連自己的口水,都吞不下去。愛吃美食的林先生,突然得靠鼻胃管灌食,食不知味。

台中榮總醫院副院長 傅雲慶:「腦中風病人,除了造成肢體無力以外,其實吞嚥困難,是第二常見的併發症。」

研究顯示,國內吞嚥困難的腦中風病患,10~15%長期留置鼻胃管,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

大林慈院神經內科醫師 黃敬棠:「重點是要持續地接受,語言治療師的訓練,才有機會及早可以擺脫,鼻胃管的束縛。」

於是林先生接受語言治療師,半年的吞嚥訓練,終於移除鼻胃管。國內29~64%的中風患者,遭遇咀嚼和吞嚥障礙,需要用鼻胃管進食。相較於國外,台灣病人使用鼻胃管的比例偏高。因此健保署從去年六月一日起,祭出告別鼻胃管的獎勵措施。

大林慈院神經內科醫師 黃敬棠:「提醒他(吞嚥困難病患)低著頭,然後(可以)小口 慢慢吃,甚至可以提醒他 可以用力吞,做這個(訓練口腔肌肉)動作,其實都會有幫助(擺脫鼻胃管)。」

很多病患到生命最後,都無法擺脫鼻胃管,生命失去光彩。其實只要趁早逆轉吞嚥障礙,就能擁抱拔管後的美味人生。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誤判遙遠強震威力 國家級警報精確度待提升
早安慈濟情│夏威夷茂宜島發放圓滿 膚慰受創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