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缺工嚴重! 「50幾歲算年輕人」

營造業缺工嚴重,老屋修復也出現人才斷層,問題不小,年輕人不願做粗重活,變成資深師傅只能苦撐。6、70歲的大有人在,50多歲已經算是這個行業的「少年吔」,老屋修復背後的辛酸,以及老屋修復帶來什麼好處、甚至社區活化,帶您來關心。

圖/TVBS
圖/TVBS

瓦作師傅熟練的固定老房子屋頂瓦片,這個對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動作,可是蘊涵著十年功夫。

瓦作匠師王榮貴:「正常你在鋪面,那鋪面如果要用這些變形瓦的時候,它要穿插使用,或者怎麼樣去調整,那就是工匠的技術,所以我們在做舊瓦回鋪的時候,它的功率或技術面,為什麼比新瓦來講,要耗工耗料然後也耗時間,是這個原因,能自己獨當一面大概要十年,能上屋頂也要三年五年。」

用飛簷走壁來形容他們,再適合不過;從蓋瓦到挑瓦,都是藝術。

瓦作匠師王榮貴:「它的音色,這種叫做金屬的清音,像舊瓦片,這個挑過這是好的,舊瓦片也是挑這個跟這個平行度,然後聽它的聲音,聽它聲音手是拎著,如果聲音有分叉就不能用了。」

要修復這個有百年歷史的「原台北所刑務官舍」,自然得耗費一番功夫,從屋頂看是一番風景,在內部泥作匠師的眼中,又是另一番風景。

泥作匠師洪振豐:「進去之後,利用白灰的垂留,勾著勾在木頭上面,塗抹之前還要釘麻筋。」

圖/TVBS
圖/TVBS

老房修復工法繁複,一面牆至少得上三次塗層,更不用說他們各個手上功夫了得。

泥作匠師洪振豐:「在施作的時候,也是要加一些海菜(粉),把它緩延的程度要做好,然後一層一層的,慢慢的把它塗抹。」

從現代水泥鋼骨,再回到瓦片磚牆,這門專業技術隨著時間推移,正面臨不少困難。

記者徐葳倫:「我們剛剛從瓦作看到泥作,也凸顯老房子修復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易;加上老屋修復也遇到人才斷層問題,根據營建署2020年12月,營造人力缺工的最新報告,勞工缺口推估高達4萬8809人,這股缺工潮,也影響著老屋修復這個行業。」

瓦作匠師王榮貴:「如果沒有相對的一個收入的話,應該很難吸引到,吸引到現在年輕人來投入,(如果後續沒有人來接班的話怎麼辦),那我們要改行啦,我就來賣老王牛肉麵,蚵仔麵線。」

泥作匠師洪振豐:「我所看到的應該是我最年輕的,風吹雨淋啦,你說趕工晚上還是得做,加班這樣子,做到現在50幾歲52歲了,自己身體狀況也是有一點問題。」

圖/TVBS
圖/TVBS

缺工潮影響,讓他們面臨加班時數飆漲,不只可能造成工程延宕、成本增加、公共工程流標,甚至要擔心有不肖業者因成本,罔顧營建品質。這樣就可惜了老屋修復的價值,不只能讓社區活化,也帶來不少生機。

北市文化局文資科股長黃國琴:「為了未來再利用的需要,它可能會做一些調整,那我們就會把它視作是建物的附屬設施,所以它不完全是說要修舊如舊,譬如說松菸,松菸現在有很多展覽在裡面舉行,還有華山,假日的時候都非常多的人,建築的美感也好,或者它歷史的價值也好,能夠保存下來,然後讓民眾來親近它,認識它,利用它。」

老屋修復的背後,暗藏不少基層勞工的辛酸,更凸顯傳統技藝與建築工法延續,需要外界關注。

更多 TVBS 報導
國際海運缺櫃嚴重 交通部祭出4大因應措施
人父拋妻棄子30年潦倒返台 竟向腦麻兒討撫養費
營建缺工創12年新高 工程延宕恐拖延預售屋交屋
印尼移工暫停來台兩周 台灣勞動力市場拉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