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巨獸來襲 拜登:連鎖反應的後果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先前表示,紓困計畫對美國現在通貨膨脹的影響有限。(資料照片)   圖:達志影像 / 美聯社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先前表示,紓困計畫對美國現在通貨膨脹的影響有限。(資料照片) 圖:達志影像 / 美聯社

[新頭殼newtalk] 美國五月通膨率年增8.6%,達到40年來的最高點,美國聯邦準備系統(Fed,下稱聯準會)前經濟學家薩哈默(Claudia Sahm)在英國權威新聞期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撰文分析,美國通膨率近期飆升的背後原因,包含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大亂;他也指出,大規模紓困方案與高於平常的通膨之間「必然有某種關聯。」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6日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表示,國內民眾的悲觀情緒自己都懂,但美國並非避免不了衰退,希望美國人能更有信心,「我們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更有能力克服這種通貨膨脹。」

聯準會前權威經濟學家薩哈默在《經濟學人》撰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深遠的壓力,而過去幾年的經驗再度證明,政府發放紓困支票與壓低利率等「鈍器」會影響消費者與企業的支出。

2008: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不是自然災害,也沒有直接導致任何人死亡。不過,它就像新冠病毒一樣,起初只對個體造成衝擊,卻很快就吞噬了全球經濟,迫使決策者以前所有未的方式作出回應。首先,聯準會降低利率,並鼓勵各大銀行從該行貼現窗口借款。2008年年初,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和美國國會批准了總額高達168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大部分美國人可獲得一張600美元的退稅支票。

2008年三月,這場危機蔓延至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聯準會和美國財政部動用「緊急救助權」幫助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原代碼:BSC)擺脫困境;同年九月,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聯準會和財政部隨後救助了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和保險企業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股市遭受重創後,國會批准了總額7000億美元的「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財政部透過該計劃向銀行、證券市場和汽車企業注入資金。2009年初,新當選的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主導下,完成了一項金額達787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這場金融危機造成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但得益於聯準會、「不良資產救助計劃」和財政刺激措施,金融危機沒有演變成另一輪經濟大蕭條。它還替如今的決策者留下了大量重振經濟的工具和策略。

薩哈默:紓困方案太過度、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升

薩哈默指出,2007年至2009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當時美國政府提供的經濟支援太少,但這一次政府提供的紓困方案或許太過度了。」他接著指出,總體經濟學家辯論時必須承認,政府結合「鈍器」與解決危機的政策的方式有必要改善。他認為,提高需求比改善房貸市場或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更直接了當。不過,他也指出,這些解決危機的措施是實現平穩永續的經濟復甦之關鍵。

今年三月,拜登推出1.9兆美元(約新台幣57兆元)的紓困案。薩哈默認為,這項紓困案備受爭議,一個重要的分歧點是該紓困計劃的規模;另一個指標是紓困金額相對於美國國會預算局(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對經濟「潛在產出」(potential output,指可以長期維持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最高水平)估計的金額,一些人反對該紓困計劃,「因為它大約是當時GDP(國內生產毛額)缺口的兩倍。」薩哈默指出,那些對於潛在產出的估計充滿很大的不確定性,不應成為政策的限制因素。

薩哈默續指,事實證明,「潛在產出」是過於粗略的指標。美國通膨在一年前開始上升,但這並不代表去年的總體需求太高,而是政府推出紓困計劃後,人們對汽車等耐久財的需求提高,但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大亂,導致價格飆升。「新冠疫情初期開始,由於維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人們對商品的需求遠遠超過對服務的需求,而政府的紓困方案加強了這個趨勢。」薩哈默表示,自己對新冠疫情危機期間紓困支票的研究表明,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紓困檢查相比,民眾的支出明顯從假期花費轉向家庭用品。

然而,即使美國的商品需求激增、新冠疫苗的推出,亞洲等地區的生產設施仍處於封鎖狀態,加上全球運輸系統也崩潰,因此持續出現商品供不應求的情況。隨著一波波新冠疫情的發生、供不應求的情況惡化,薩哈默認為,關鍵因素是生硬的財政政策與新冠疫情之間的交互作用。此外,薩哈默認為,美國政府的振興計畫為失業者提供了豐厚的救濟金,「這可能會讓一些人延遲重返職場的時間,目前美國勞動市場的職缺大約是失業人數的兩倍。」薩哈默提及,有研究指出,美國一些州在2021年夏季終止救濟金政策適度緩解了勞動力短缺的情況;與此同時,勞工感染新冠肺炎與照顧家庭成員讓他們無法重返勞動市場。

拜登:通膨是連鎖反應的後果

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供應鏈破壞等問題,促使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六個月突破7%,五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8.6%,是自1981年以來的最大漲幅。密西根大學公布六月初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僅50.2,也跌到歷史新低。根據美聯社-NORC公共研究中心五月份的民調顯示,只有39%美國成年人滿意拜登的執政表現。

美國期中選舉在即,面臨內憂外患,拜登為自己的政策與作為辯駁。他向《美聯社》強調,自己上任以來就面臨遭受重創的經濟,與嚴峻疫情使人民產生不認同感。拜登還面臨國會兩黨的鬥爭,日前共和黨國會議員批評稱,白宮先前推出的1.9兆美元COVID-19紓困援助計劃,是導致美國通膨達到40年最高點的原因。拜登對此痛斥共和黨此一說法「毫無根據」。

拜登表示,「你可以爭論紓困計劃是否對通脹產生了輕微的影響。我認為是沒有,大多數經濟學家也認為它沒有影響。因此,說它導致通貨膨脹的想法很奇怪。」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先前表示,紓困計畫對美國現在通貨膨脹的影響有限。而拜登接著指出,他知道美國人「真的、真的很沮喪。」並稱「美國對心理健康的需求猛增,因為人們看到的一切都令他們很不安,他們能仰賴的一切都變得混亂。」他也解釋,美國遇到的問題大部分都是連鎖效應,新冠疫情危機之後發生的一切,導致了這個後果。

拜登在採訪時重申,石油天然氣鉅子已因價格高漲獲益,不應趁火打劫,而應考量全世界在這段時間的需求,適時增加產量。聯準會本周提高了基準利率,希望把通率膨拉低至2%的目標;美國復甦產業持續新增數十萬工作機會,期盼讓失業率恢復到接近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此外,有關經濟學家警告聯準會祭出緊縮政策、打擊通膨,可能會使美國陷入真正的衰退,他說,「首先,衰退並非不可避免;其次,我們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更有能力克服這種通貨膨脹。」

拜登呼籲,美國人對保持耐心,「他們不應該相信警告,應該說『讓我們看看哪邊是正確的。』」最後,被問及美國通膨率狂漲的原因,拜登給出防禦性的答案,「如果是我的錯,那麼其他通膨率比我們更高的主要工業國家又是怎麼回事?你問自己看看?我不是一個自作聰明的人。」

更多新頭殼報導
通膨爆表美股慘跌 謝金河:拜登壓力更甚習近平!
八年四冠重返榮耀 柯瑞終奪遲來的F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