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遭中國政府打壓 螞蟻集團妥協

▲《華爾街日報》報導,螞蟻計畫交出消費者數據,與中國政府合作建立信用評分公司。(圖/取自螞蟻科技網頁)
▲《華爾街日報》報導,螞蟻計畫交出消費者數據,與中國政府合作建立信用評分公司。(圖/取自螞蟻科技網頁)

中國電商阿里巴巴、金融服務平台螞蟻的創辦人馬雲去年10月公開評論中國金融體系需要改革,隨後螞蟻原訂於同年11月IPO上市被緊急叫停;阿里巴巴遭到中國監管部門以反壟斷執法開罰182億人民幣。《華爾街日報》報導,螞蟻集團正在與中國國有企業討論共享數據庫資料,將該金服掌握的消費者資料交給監管機關。

《華爾街日報》23日引述消息指,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螞蟻金服,計劃與中國國有企業建立信用評分公司,作為談判的一部分,螞蟻金服還會把消費者數據提供給監管機構。信用評分公司可能在今年第三季成立,中國政府能夠藉此掌握公民的大量金流數據,包括個人的電子支付消費、借貸或投資紀錄。

消息人士透露,螞蟻金服正在與監管機構協商,信用評分公司收集的數據範圍,以及該公司的評分如何與中國全國性數據庫計畫銜接;螞蟻與中國政府也就信用評分公司該由哪一方營運控制進行討論,中國政府方希望,潛在的國有企業股東能夠在新公司中更具發言權,其中一個潛在股東據說是總部位在上海的金融集團。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螞蟻集團6年前就提出過「芝麻信用」,與中國監管部門成立的新公司將推翻芝麻。螞蟻集團與政府協商一事也凸顯出中國在信用評分技術上的進步,但中國並沒有類似美國FICO(Fair Isaac Corp)那樣強大的國家評分系統,FICO涵蓋的數據包括許多個人、企業實體的借貸資料,而不是單一家金融服務公司掌握的消費者數據。

▲阿里巴巴集團推出的「芝麻信用」信用評分系統。(圖/翻攝自微博)

中國人民銀行本身就有一個資料收集中心,但它掌握的只有銀行、金融機構收集到的個人與公司信用資訊,缺乏像是網路金融平台、支付寶這類非傳統銀行借貸的資料。《華爾屆日報》指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官方不斷要求阿里巴巴、微信支付母公司騰訊接受監管、提供數據,以及在虛擬貨幣等金融政策上嚴格遵守中央的指示。

螞蟻金服去年11月IPO上市遭到緊急叫停後,中國不斷加強管控中國科技巨頭的力道,一些專家認為,中國政府要推出官方虛擬貨幣(數位人民幣),掌握區塊鏈、網路支付平台等技術是必要的前置作業,打壓比特幣則是在剷除競爭對手,同時,收緊管控網路金服也能夠在推動金融政策上更加順利。《華爾街日報》認為,北京還試圖以執法或政策制止網路巨頭「過度的收集數據」或是要求它們承擔「未盡保護消費者隱私」的責任。

▲中國政府推出數位人民幣,並透過金融管制、能源政策,整治虛擬貨幣以及挖礦機房。(圖/摘自pixabay)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馬雲神隱8個月 阿里巴巴副主席曝現況:人很好只是低調
自保?中國加強管控科技巨頭 螞蟻集團公布「自律準則」
馬雲現身阿里巴巴活動 陸網友驚:突然老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