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千人連署保存曹永和、陳奇祿故居 北市府審議不具文資身分

鄰近台灣大學的台北市溫州街52巷內,留存著3棟台灣大學(時台北帝國大學)於1930年創校時期興建的第1批宿舍,這幾棟老宿舍除了記錄下溫羅汀、城南、大學的發展歷史,也是台灣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的故居。

由於該處面臨都更,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台灣大眾史學協會等十餘個相關文化團體發起連署爭取登錄文資,逾3000人響應,但今(27)日上午北市府文資審議大會決議後認定不具文資身分。

生於1920年的曹永和為台灣史研究巨擘,專精於台灣荷西統治時期歷史、曾參考法國年鑑學派觀點,提出「台灣島史觀」,綜合歷史、地理、社會等面向以台灣為主體來了解台灣歷史。

曹永和雖僅有高中學歷且從未出國留學,但仍靠自學在學術領域開創天地,並獲得荷蘭女王授勳、日本「旭日中綬章」及國內最高勳獎肯定,更是中研院唯一一位無大學文憑的院士。

陳奇祿同為中研院院士,是國內人類學、民俗學、博物館及原民藝術大師,更曾出任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前身)第1任主委、催生《文化資產保存法》,奠定了文資政策基石,影響深遠。

相關文資團體指出,2位院士分別曾此地居住40年、20年以上,若溫州街建築群消失將會失去紀念曹永和與陳奇祿2位院士的重要場域,不排除尋求新事證,爭取再審機會。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台物理之父故居今起整建 台大與北市府擬2025年底完工
台鐵明年元旦公司化 現任局長杜微接董座
白色恐怖受難者「殘存竹叢」遭毀 北市府:修復後強化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