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旅遊與商機,可不可能發生在「拚觀光」的台灣?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獨立評論 文/方祖涵

趁可能癱瘓大華府地區的暴風雪來臨之前,我們趕到機場,準備飛去邁阿密避寒。或許是因為更晚的班機都可能被取消,整個巴爾的摩機場空空蕩蕩,連平常擁擠的貴賓室也只有半滿。

安頓下來以後,聽到其他乘客的對話,驚訝地發現原來那些已經聊開的十幾個人原本並不認識,可是因為他們不但有共同的航班,還有共同的話題,才看起來像老朋友一般熟悉。

「你是費城長大的嗎?」「我在德拉瓦州念中學。」「你可能是我弟弟的同學。」「你的票在哪裡買的?」「你們打算幾點鐘進場?」

這群人全都是費城老鷹隊的球迷,要飛到紐奧良替自己心愛的球隊加油。尋求衛冕的老鷹隊前一週幸運藉著芝加哥熊隊最後10秒的43碼踢球不進贏球,下一場對手是球季賽戰績最好的紐奧良聖徒。紐奧良超級巨蛋球場在季後賽可以容納73,000名觀眾,當中有不少就像這些貴賓室裡的人一樣,是遠道而來的客隊球迷。

可觀的「運動賽事經濟」,為城市賺進大把鈔票

高水準的球隊與賽事,是城市招攬觀光客的重要資源。

根據費城觀光局的統計,光是去年老鷹隊在季後賽爭冠期間,城裡旅館就比去年同期多賣出12,000個房間,有幾天訂房率甚至提高一倍,總共替旅館業者額外增加1億元台幣的收入。不管是到費城看球賽的觀眾,還是參加冠軍遊行的球迷,球隊帶來的人潮相當可觀,獲利的當然不僅是旅館,城市各種服務業者都一體均霑,享受運動產生的經濟果實。

不只是美式足球,舉凡籃球、棒球、足球、冰球、高爾夫、網球、賽車、板球……舉凡是有延續性的精彩賽事,就可能對地方經濟造成正面影響。喬治城大學運動暨旅遊管理學系副教授Lisa Delpy Neirotti對此專題有一系列的研究,她認為在美國市場裡,正規賽季平均有1015%的觀眾來自外地,而一般民眾的旅遊消費,其中高達27%跟運動有關聯。這個數字跟旅遊網站做的調查非常接近,像紐西蘭就有28%的民眾向Expedia表示他們計畫在近期內到外地觀賞比賽。

因此,由運動賽事促成的經濟規模非常可觀。聖地牙哥大學分析美國大學足球季後賽的41場比賽,這些在不同地方舉行的盃賽,總計每年都有450億台幣的額外產值。儘管他們在研究時已經將收入以狹隘方式定義,只計算如果沒有賽事就不會有的消費行為,數字仍然如此驚人。這份研究同時發現,就跟大家猜想的一樣,排名越前面的比賽,越有經濟價值,證明賽事內容的重要性。

一次性賽事吸引不了人,重要的是長期延續

不過,運動賽事要帶來正面經濟效益,延續性是基本關鍵。大拜拜式的活動像奧運、世界杯足球賽、甚至是自己亂編出來的什麼青年運動會,通常都只有反效果。因為專為一次性比賽投入過多建設,已經一再證明僅是財務災難。台北市辦世大運花了150億,同樣的錢可以不用BOT就蓋半座現在還孵不出來的大巨蛋,結果有多少外地遊客因為世大運到台北呢?那可是個連選手要親友花錢飛來加油都有點勉強的活動啊。

後來,離開貴賓室前,那群準備到紐奧良看比賽的老鷹球迷選了當地最好的早餐店,約了比賽前一起吃飯。雖然結果他們支持的球隊輸給聖徒隊40歲的老妖怪四分衛,相信這段到爵士音樂之都的旅行,仍將是球迷們難忘的美好回憶。

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台灣才會有這種讓人值得不遠千里來觀賞的比賽?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鄭麗君掌摑受辱,像是給轉型正義的一記響亮耳光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