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不可或缺的第六感——「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身體意識)及肌肉

本體感覺讓你得以知道身體的確切位置,並讓你維持直立姿勢,對環境做出反應,是種很不得了的能力。它讓你眼睛閉起來試著碰觸自己鼻子的時候,能確切知道鼻子在哪裡。有些科學家稱它為第六感。

這個簡單的自我檢測,能檢查你的本體感覺,或者我所謂的「身體意識」(Body Sense),是否運作良好:你應該要能單腳輕鬆站立,不用扶任何東西就可以保持平衡,在睜眼時能維持至少30 秒,閉眼時至少15 秒。如果你做得到,表示你有適當的身心連結⸺這對於想要在任何運動或動態活動有效率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對於本體感覺而言,神經系統利用本體感覺受器及機械性受器的特化感覺神經末梢,在身體裡面傳遞和接收訊息。這些受器在關節中的數量很多,且大部分位於手掌、腳掌還有脊椎⸺也就是在單位面積中,關節密度較高的區域。

舉例來說,我們穩定骨盆的方式就有部分來自於這個本體感覺系統。身體有六百多條肌肉,會因為神經系統的電訊號刺激而收縮。大塊且淺層的肌肉,例如臀部的臀大肌,主要負責移動我們的身體,通常稱之為相位肌(phasic muscle)。在相位肌的組成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一的快縮肌纖維。這些肌肉很有力,但比其他張力肌,或稱為穩定肌的肌肉更容易疲勞。

被設計來穩定局部關節的肌肉常常被叫做局部/姿勢/張力/核心肌群。這些肌肉主要是小塊的深層肌肉,不會做出大幅度的動作,但它們所處的位置讓它們能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狀況下好好地穩定關節。事實上,它們總是在反應及回應外界,且跟我們針對某樣刺激做出的大動作無關。張力肌(tonicmuscle)主要由慢縮肌組成,至少百分之五十一以上是慢縮肌纖維。如同它的定義一般,它們抗疲勞的能力很強,比較能持續收縮。髂腰肌便是其中一個張力肌的例子。

相位肌與張力肌最大的差別在於肌肉和筋膜連結對張力、壓縮力,或是負荷回應的方式。我們的重複性姿勢及生活型態會改變生物力學,也會導致錯誤的承重方式。由於筋膜承受著重複性動作,也承受著感覺運動反應經由相位肌和張力肌啟動的方式,所以會因為使用過度或錯誤、太少使用,以及自然的老化而發生改變。

有意思的是,張力肌比較有可能使我們無法輕鬆移動,即使它們的職責不在移動肢體。如果張力肌無法在動作開始之前維持關節位置並穩定關節,就會造成關節壓迫或是過度的張力,產生疼痛。這使得身體必須啟動動作肌來穩定關節,所以當我們運動時,動作肌會比較沒有效率,因為它們已經去負責其他任務了,這會讓肌肉產生慢性的短縮、緊繃、延長、無力,或是無法啟動。運動時,我們會以疼痛或僵硬的形式感受到這個問題。當我們愈常重複一個動作或姿勢,就愈常考驗神經性的穩定機制做出反應和回應的能力。最終的結果就是代償⸺我們還是能運動,可是沒有效率。

隨著年紀增長,這些本體感覺和身體意識會變差,這是許多老年人比年輕時更容易失去平衡及跌倒的原因。如果本體感覺變差,神經與骨盆位置的連結會受到影響,讓我們站不穩。

本文選自 臉譜出版《MELT神經力量訓練全書》一書。作者蘇.希茲曼擁有運動科學碩士學位,在十年以上的實務工作、研究和學習後,成為美國公認的身心動作教師和徒手療法治療師,並且研究出一套無痛健身、養身的「MELT Method」方法;繼上一本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的《風靡全美的MELT零疼痛自療法》後,本書用白話的語言、清晰的指令、有效的系統,透過圖解,讓你自己就能保養好自己的身體!

書籍資訊https://pse.is/3bpjcr

◎ 延伸閱讀:大腿肌有效牽動 跑者輕鬆跑

◎ 更多運動資訊請見:慢跑俱樂部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