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籃球,就要這樣玩

國泰女籃27連霸 (李亦伸提供)
國泰女籃27連霸 (李亦伸提供)

2020年7月16日國泰女籃27連霸慶功宴,包括社會甲組聯賽13連冠+WSBL女子超籃14連冠。27連霸慶功宴上,國泰女籃大大小小球員超過50人,可能超過60人,那場面不是沒見過,但第一次讓我如此震撼。

28年奪27冠,這裡頭國泰女籃曾經缺席一季。為什麼?

WSBL第五季(2010年)由於國泰女籃中鋒姜鳳君退休轉戰電信女籃,引起國泰不滿,國泰向中華籃協抗議、申訴未果,憤而退出該年WSBL聯賽。WSBL第五季冠軍賽台元擊敗電信,台元女籃成為台灣女籃近28年來唯一奪冠球隊。

國泰女籃長期稱霸女籃,建立王朝,令所有關心台灣女籃發展的人相當無奈,國泰強大實力和過人天賦,完整「金字塔」體系建構女籃農場。從國小、國中球員挖掘培育,到高中養成(小國泰),進入大學同樣給予最大照顧和養分,國泰女籃農場完整性和金字塔基礎,幾乎讓其他三支女籃隊「未戰先輸」。

面對國泰人壽和國泰金控長年在台灣女籃產業投資加碼,台元、台電、電信三支女籃和母企業很難追上。

國泰金控企業內部友善體育環境連續11年獲教育部頒發—體育推手金質奬,2016年迄今連續取得兩年一次運動企業認證。未來國泰金控對體育活動贊助與投資只會更多,希望能匯集力量、拋磚引玉,打造更美好、更健康台灣體育文化,培養更多傑出精英運動員。

國泰女籃51年隊史,擁有自己訓練場館,球員宿舍、健身房、診療室、圖書館、交通車一應俱全,國泰女籃農場體系和金字塔結構,比職業球隊更職業、更完善。即使台灣所有職業球隊、SBL超籃球隊,論球場、宿舍、規模、農場、投資,也沒有一支球隊能跟國泰女籃相比。

台灣女籃數十年來一直是「自給農場」制,每支社甲女籃得自行培養高中、國中球員,自己打金字塔基礎。但國泰女籃30年來何以持續強大,近27年沒有輸掉冠軍,因為國泰除了大隊要求、嚴訓、篩選,國泰女籃對農場紮根,每年都在考核、加碼、產生競爭。

看著國泰女籃農場從小國泰到大隊,球員超過50人,那是企業魄力投資和精英人才養成。這是台灣女籃必須要拉上來的競爭力和產業深度,也是所有企業球隊在規格和規模上都要突破的瓶頸。

電信、台電兩支公營事業女籃球隊,以及台元女籃這支私人企業球隊,近20年來預算就是停在那裡,一旦農場出現問題,基層人才不足,最終能升上大隊一線球員有限,最終只能被迫解散。

曾經輝煌亞東女籃、南亞女籃都是這樣解體,由於農場紮根需要砸錢、深耕、耐心、布線,一旦國中階段出現兩、三年斷層,高中階段更加困難,大隊新血和人才銜接勢必陷入困境。

亞東女籃撐到最後幾年,經常只能用5-6人拚戰,連助理教練退休了都得被迫披掛上場,難以為繼。

台灣男籃生態和女籃不同,女籃自給自足農場體系超過30年,一旦母隊農場崩垮,人才銜接出現斷層,原本球員和基層新血都不足球隊很難堅持下去。

女籃從2019年開始進行新人選秀,四支WSBL球隊自己農場能保留的球員逐年縮減,2020年只能保留三人,目的是想要均衡四隊人才、天賦和實力,拉近四隊實力差距。但,這套模式行得通嗎?我很懷疑。

中華籃協曾經希望國泰可以組兩隊參賽,分散實力和精英球員,提升比賽精采度和競爭力,這樣的想法很有創意,但國泰企業投資女籃51年,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國泰女籃用比男籃更高規格、預算和農場機制建立女籃霸權,這才是台灣籃球、產業、企業必須要進化,政策必須要突破的障礙。

籃球就要這麼玩,未來才有機會,產業才有希望。

國泰人壽和國泰金控,每年投資在國泰女籃預算、規格勝過男籃企業 (李亦伸提供)
國泰人壽和國泰金控,每年投資在國泰女籃預算、規格勝過男籃企業 (李亦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