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動就容易心絞痛?3穴位可補心臟氣血、防梗塞


【早安健康/林正(中西醫學世家‧走路養生達人)、林青(內科主任醫師)】走路運動應從個人實際狀況來衡量,適時調整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靈活掌握,不應勉強為之。

檢視運動量及運動強度是否合適的三大準則

準則1 運動之後,在較短時間內,看心率能否大致上恢復到運動前的水準,若能夠恢復到運動前的水準,則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就較為合適,否則即為過量。

準則2 經過晚間的睡眠休息,看能否消除前一天的疲勞,若能夠消除前一天的疲勞,則運動量較為合適,否則就須減少運動量或降低運動強度。

準則3 運動過程中,要始終注意自己的身體是否有異常感覺,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在走路過程中如果出現頭昏、噁心、氣喘等現象,則應立即減慢速度或停下來,觀察並分析其原因。

走路時出現胸悶、心絞痛該怎麼做?下一頁走路養生達人告訴您!


若出現胸悶或心絞痛等現象,一定要立即停下來休息,並應儘快服用心臟病藥物,還可按摩心包經上的內關穴(手腕橫紋正中上二寸)、郄門穴(腕橫紋正中上五寸)以及膻中穴(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等穴位,按照中醫的說法,按摩心包經上的穴位可以為心臟補氣血,預防心肌梗塞。

2014年秋季的一天下午,我在朝天宮公園散步後,坐在那裡的長凳上休息。此時,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慢慢地走了過來,她雙手捂著左胸部,坐在我旁邊的長凳上,只見她額頭冒著虛汗,臉色有點慘白,不用說就是心絞痛發作了。

我立即走上前問她:「是不是心臟不舒服?」她點了點頭,我隨即對她說:「我不是醫生,但可以幫妳按摩手腕上的穴位,試著緩解一下症狀,妳看可以嗎?」她又點了點頭,於是,我就立即幫她按壓內關穴和郤門穴,就這樣僅用了兩三分鐘,她原先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了,並說自己心臟不舒服的感覺已經沒有了。

她對我說:「我患冠心病已多年了,剛才可能上坡走得太急,進而引發了心絞痛。」我對她說:「必要時應去醫院檢查一下,千萬不要硬撐,今後再出來活動時,一定要帶著心臟病藥物,以防萬一。」

她點了點頭說:「謝謝你啊,放心吧,我以後會注意的!」

我們應該懂得,堅持科學走路,合理把握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對防病治病、養生保健會有很多益處。我們也必須記住,超過身體承受能力的任何運動對身體都是有害無益的,甚至可能會釀成嚴重的不良後果。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走是養生之王》/林正、林青(中西醫學世家‧走路養生達人)、林青(內科主任醫師)/野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