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媽咪這樣說 這些年,過動兒教我的事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皇冠出版】我的優雅不見了

帶著兩個孩子回台灣後,再度開始上班族的工作。好些個傍晚,眼看著就要天黑,大兒子幼稚園就要下課了,但會議還沒結束或我手上的工作還未完成,心裡七上八下。常於下班後,暮色中,忍著胃痛,飛車開往幼稚園,能開多快就多快,只要不出事就好。

過動兒媽咪這樣說 這些年,過動兒教我的事
過動兒媽咪這樣說 這些年,過動兒教我的事

為了兒子在幼稚園頻出狀況,也為了我有時遲接孩子,有的老師接受我的道歉之後,會善意地提醒我:「女強人」不要忘了媽媽的角色。我又開始懷疑兒子的狀況百出,可能跟我上班有關。其實,是不是女強人,隨人說去,但蠟燭兩頭燒是真的。家庭與工作,是許多職業婦女的抉擇和兩難。若孩子平順好帶,或許日子還可盡量調整安排;但若孩子有特殊的狀況,日子馬上變得捉襟見肘。我年輕時還有的一點氣質和優雅,就這樣慢慢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狼狽和疲憊。

同時,大兒子過動哥回到台灣,好像又變了一個樣。整個大環境,對他而言,到處是刺激,也處處是障礙。爸爸開車在路上,他激動地叫:「為什麼每個人都在賽車?爸爸加油!衝啊!衝啊!」我們開車去看放煙火,遠遠看到一些零星試放的煙火,他就開始興奮:「我來,讓我來,我來放,爸爸快開,快衝過去!」很奇怪地,他坐在車子後座,雖然綁著安全帶,還是常跌到椅子下。我總奇怪那麼小的空間,他怎麼跌得下去。就算台灣交通不若美國順暢,他爸爸開車技術很好,我開車也不會猛踩剎車,但後照鏡中後座的他,常看不到頭,總是腳在上,頭不知在哪裡,一刻不得閒。如果是坐計程車,不用說,一定跌好幾次。

我還常需到幼稚園和學校,跟老師、小朋友和家長道歉,但我知道兒子不是故意的。他水桶甩呀甩的,不知怎地就打到了同學的頭;跟隔壁同學玩呀玩地,就把人家衣服前後全畫滿了彩色筆。因為不想讓老師兩面為難,我總自動地和對方孩子的家長聯絡道歉,有需要時再加送水果籃;事後再和兩個孩子談談,期望他們還是好朋友。台灣那時還沒有少子化的問題,幼稚園和小學的師生比很高,一個老師要照顧的學生較多,很辛苦。教室也比美國的蒙特梭利教室熱鬧很多,像菜市場一樣,老師和孩子說話都要很大聲,兒子也跟著比較浮躁和過動。另外,也可能因為是學齡,進入小學前後,規範和要求變多,還要寫功課,兒子一時適應不來。

有了參考和比較

幼稚園老師不止一次問:「妳兒子好像比較純?」我心裡的OS是:老師是指比較「純」?還是比較「蠢」?從他闖的禍可以看出他很聰明,一點都不笨,我和他的爸爸,一個北一女、一個建中,智商都沒問題。老師要我多讀育兒書籍,我都虛心受教點頭稱是,不好意思承認其實已經讀了些,不知為什麼不太有用。

而在美國早產出生的弟弟,不只可愛,還四個小時吃一次奶,白天常常醒著,晚上會睡覺,漸漸地可以一覺到天亮。更不得了的是,弟弟餓了會哭,吃飽了就不哭,還會在我的臂彎裡看著我笑!原來嬰兒與母親美好安靜的畫面,不是廣告上才有,母子互相凝視的溫馨片刻,不是照片上才有!原來育兒書籍沒有騙人,書上說的方法真的有用!

兩個都是兒子,都很可愛,都很健康,但是,很不一樣。我知道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樣父母生的,可以很不一樣。但我一邊觀察,一邊回想比較,總覺得怪怪的。以前沒有參考比較值,我把一切都歸因於是自己的問題,不是沒經驗,就是工作太忙。但生養了弟弟之後,做媽媽的直覺告訴我,大兒子真的不一樣!

過動兒媽咪這樣說 這些年,過動兒教我的事
過動兒媽咪這樣說 這些年,過動兒教我的事

親戚說,是我書讀太多讀成書呆子了;朋友說,可能是標準太高、完美主義;有朋友笑我,洋墨水喝多了,想太多了;也有人說,可能是我們夫妻關係有問題,孩子才會這樣;更多人說,現在孩子聰明又精力充沛,都是這樣,長大就好了。

不過,哪有夫妻不吵架?吵得比我們多的也所在多有,我們還為孩子辭去工作,改變生活方式,那麼努力。哪個父母不是從新手父母開始?不是從犯錯中學習的?就算我會犯錯,我還是比身邊一些母親更用心盡職呀?

母親的直覺:以上皆非,大兒子真的不一樣。

妳的兒子是過動兒

後來,有人告訴我妳兒子是過動兒,是過敏導致的;有人說,過動兒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成長過程爬得不夠,才會這樣;有人說,是因為吃太多糖和食品添加物造成的;或者,是父母太嚴苛造成的,過動兒是暴戾家庭的產物;也有可能是被寵壞的,過動兒應該嚴加管教;另外,可能是因為父母標準不一致、婚姻失和……等等,眾說紛紜!

可是,兒子從沒有什麼過敏症狀。他從小爬得超多,爬到膝蓋都磨破了,平衡感還特好,常特技表演;弟弟爬得沒有哥哥多,為什麼弟弟不是過動兒?有人比我寵孩子,也有人比我們家更嚴格,有的夫妻關係更糟或已離婚,也有的家庭比我們家吃更多垃圾食物,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不是過動兒?如果過動兒是吃出來的,弟弟吃得跟哥哥一樣,為什麼不是過動兒?

開始尋找答案

我知道生活方式、親職教育、飲食健康、夫妻感情……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很重要,都會有影響,但這些是造成過動兒的成因嗎?「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correlation vs cause and effect),「相關」不等於「互為因果」。什麼叫做過動兒?成因是什麼?是天生的?還是被養成過動兒的?是胎教?還是吃出來的?長大會不會好?過動兒會生小過動兒嗎?弟弟也會被養成過動兒嗎?感謝老天給了我們家弟弟這個對照組,因著做媽媽的直覺,我想要找答案2。

因為帶大兒子四處看醫生,小兒子也還小,我再次選擇家庭和孩子,離開職場,全時間照顧陪伴孩子。孩子是夫妻兩個人的,但不會有人為爸爸貼上「男強人」的標籤,當時的我也沒想那麼多,一心想好好地教育孩子,並改善家庭生活品質,讓孩子和自己過得好些。

本文出自皇冠出版《謝謝你,來到我身邊:這些年,過動兒教我的事》一書,作者名:何善欣(ADHD過動媽善欣)www.facebook.com/angie.adh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