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學習讓你陷入低潮?過來人的居家上課筆記

作者:孫超群/歐亞前線

2021 年 6 月 7 日,行政院宣佈全台第三級警戒延長至 6 月 28 日,這意味著台灣大學生的遠端學習時間將拉長至將近一個半月。

筆者在美國讀大學,從去年 3 月初開始視訊上課,期間短暫返回實體校園 2 個月。回台後,隨著台灣近日疫情升溫、全台大學採取遠距教學,必須再次回到線上學習,於是回憶起前後加總近一年視訊上課的心路歷程,決定撰寫成文,也以過來人的身份向台灣的大學生們分享:在未來這段日子裡,顧及學業的同時,請規律生活、善待周遭的人,以及最重要的,好好呵護自己的身心靈狀態。

被迫轉型的大學新生活

去年聖誕節前夕,我在凌晨 1 點輕輕點擊滑鼠,遞交出最後一科期末考考卷,夜深人靜下滑鼠的一聲脆響,宣告著這學期的結束。許多人會用不同形式慶祝自己順利「活過」一個學期,然而那天我只是癱坐在書房的椅子上良久,彷彿剛從一個長長的惡夢中醒來,夢境內容裂成碎片,將渾身的精力吸取殆盡。

我在美國就讀大學,從去年 3 月初新冠肺炎攻陷全美時開始視訊上課,至 5 月學期結束後返台,經過一個暑假,留在台灣繼續上美國的線上課程。由於大學所在的明尼蘇達州與台灣時差 14 小時,因此課程會在台灣時間晚上 10 點至凌晨 2 點進行。

開學初期,我恣意享受白天的自由時光──早上睡飽去健身房運動,午餐過後小憩一會,便開始唸書、寫作業,另外我有安排週間打工、偶爾下廚;週六則是 day off,跟朋友相約、逛街等,生活看似規律平衡。

遠端上課,使我陷入低潮

起初無聲無息地潛伏在精實日程表之下的,是一些手指被紙張劃破般的惱人情緒──與爸媽頂嘴的頻率增加;滑鼠捲軸下滑兩次才讀完一題期中考題目的疲憊;凌晨 3 點課程結束、闔上筆電時「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孤寂,以及對與人連結的渴望。

我在 Zoom University(許多人對大學遠端上課型態的戲稱)交到的朋友,是 LinkedIn 上增加的 connection、Instagram 上新增的追蹤者;在課堂上與新同學介紹我來自台灣,且當下這裡是晚上 12 點時,"Wow! It must be tough for you."面對對方憐憫的眼神,我只能輕快說出"It’s fine. I got used to it.",來粉飾內心的無奈。

筆電螢幕上的那些臉龐距離我僅有幾吋之遠,對方卻身在千里之外⋯⋯我好想知道,那張面容所乘載的身材體型、擦身而過所散發的氣味,和陽光折射之下,那雙眼珠子會是什麼顏色。

上述的情緒隨著學期的推移加劇了,迫近期末時,我沒來由地質疑在線上課程所學習到的知識的真實度。我喜愛上課與同學討論、與老師問答的學習環境,透過豐富的互動激盪思維,讓觀念因印象深刻牢牢地被建立。然而轉為遠端上課之後,即便某些老師善用 Zoom 的 Breakout rooms 安排小組討論,但我發現,經常不是遇到設備上的問題、就是大家各自躲在電腦後面,將鏡頭關閉、麥克風靜音,處於一片尷尬的靜默,等待漫長的 10 分鐘過去。

而有些課程更是直接刪去討論環節,以「非同步」的模式上課:教授事先錄製的影片躺在播放清單裡,等候我一一點開,一堂課的體驗濃縮成一部部從 0 分 0 秒跑到結束的影片,如此單薄。愈是靠近學期末,我的學習熱情就愈是乾枯,感受不到這片知識汪洋的浩瀚深厚。

當情感被稀釋,學會放下受害者心態

另一個我察覺到的變化是:自身原本豐沛的情感彷彿擱淺在無人島上,於烈日當空下蒸發殆盡,其原因在於僅有少數人能與我共享相似的處境,再加上我和大多數人的互動連結都建立在社群軟體的虛擬世界裡,欠缺真實感。

即便和父母相處融洽、偶爾與朋友相約逛街,那份層層包裹在內心深處的孤寂無法排解,久而久之,周遭的人事物與我漸漸解離。手機的訊息源源不絕,卻回覆到一半,一陣彆扭上身,不曉得下一句的語氣怎樣算恰當,才符合自己。我喜歡也很需要獨處,但遠端學習的日子裡,環境的孤立及過長的獨處時間稀釋了自我意識。

被稀釋的還有將近一年的大學校園體驗。當上學期終於結束,馬斯洛需求金字塔也徹底坍塌成瓦礫,在厭世與茫然的渾沌之中,我拾起卡繆的《異鄉人》,首次讀懂主角莫梭眼角的漠視與淡然,終於能取得同是局外人的暖;也捧著存在主義,複誦一遍又一遍卡繆所言:「荒謬是必然的,而與荒謬奮鬥的本身,就足以充實人心。」

我花了 2 個月的寒假時間,慢慢放下被剝奪、稀缺的受害者心態,迎向朝自己襲來的一波波荒誕大浪,希冀自己化作薛西佛斯推著的那顆頑石,狂風暴雨過後,仍堅挺的佇立。

重返實體校園後又⋯⋯

將熊熊燃起、反抗這偌大荒謬的意志幻化成的具體行動,就是我這學期選擇暫停美國學業、申請「新冠協力專案」至台大修課一學期。紙本的考卷、與師長同儕面對面的互動討論、下課鐘響耳畔傳來同學的嬉鬧聲,逐一撫平心靈千錘萬鑿的溝渠。我比過往任何一個求學階段都還要奮力的上課、參加社團、結識新朋友,疲憊的容顏底下是熱血飽滿的上進心。

然而,過了不久我被迫上演童話故事裡的灰姑娘,5 月 17 日學校全面採取遠距教學的公告像午夜 12 點的大鐘狠狠敲下,魔法失效代表著一場盛會的結束,以及我得返家重新做起幾個月前的惡夢。

遠距教學啟程後,夢幻的校園生活再次幻滅,我為此失魂落魄了好幾天。直到突然憶起那支遺留在宴會上的玻璃高跟鞋,它是生活看似被打回原形的表象之下,讓快樂與充實得以依循著麵包屑找上門的關鍵。透出一線希望光芒的玻璃鞋,就是這次的遠端學習沒有 14 個小時的時差,沒有與同學相隔一萬公里的距離;有的是彈性轉至線上、因為大家辛勞付出所維持的高品質課程與實習,以及身邊一起共度難關的家人、師長與朋友。

此外,經歷上學期陷入及走出低潮的過程,我意識到自身的脆弱與建立連結的需求,打算更加留意內心狀態,在心情亮黃燈時立刻煞車檢視、向外求助。

即便不適應遠端課程,甚至十分排斥這個陌生的學習、生活型態,我必須接受現況就是如此。的確,再多的視訊也無法取代面對面聊天的溫度;看 YouTube 旅遊影片解饞仍抑制不住出去玩的念頭,我摘下口罩展露口紅色號的心正蠢蠢欲動。退一步,再忍耐一會。遠端上課的生活看似周旋在電腦、平板、手機三者之間,其實也未必如此。

眼睛疲勞、或喪失時間感時,不妨翻翻書吧!我親身體會過在心情盪到谷底之際與卡繆暢談一個下午,聽著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絕情殺戮、依舊懷抱著積極人生觀的卡謬,溫柔地告訴我:即便現實再怎麼荒謬,仍執意反抗到底,而反抗的方式就是──好好生活,好好關心自己與身旁的人。因此我選擇相信暴風雨過後,彼岸是陽光普照,且真心期盼那天的到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大學生,你們還好嗎(上)遠端學習使我陷入低潮:一份過來人的居家上課心情筆記》,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大學生,你們還好嗎(下)遠端學習調查出爐:盤點台灣大學生的新「疫常」生活變化
全台停課不停學,教育現場變「戰場」?──無界塾老師林嘉怡傳授遠端教學心法

作者簡介:

Crossing Campus 前身為「校園天下」,延續「為校園而生」的理念,期待透過全新策展與規劃,把世界帶入校園、讓校園走進世界。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