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男性這因子竟與代謝疾病有關


【簡邦平(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新陳代謝疾病

合併睪固酮治療可改善第2型糖尿病,長期甚至能復原,對糖尿病前期與代謝症候群患者治療亦可回復到正常,這在男性健康照護是再好不過的消息。

一、第2型糖尿病

低睪固酮跟糖尿病兩者高度相關,睪固酮濃度可反映胰島素抗性,睪固酮治療可幫助第2型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

糖尿病有2型,第1型患者為胰島素依賴型,因為胰臟β細胞先天性無法分泌胰島素,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第2型多為成年發作,家族史、肥胖、或缺乏運動者為高風險族群,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運用能力減弱。

糖尿病在兩性各年齡層都是常見的慢性病,臺灣糖尿病學會2019年統計40至64歲診斷有第2型糖尿病者有11.6%、65至74歲有34.6%、_75歲有46.4%(男女性無差別)。

糖尿病高居臺灣民眾死因第5名,有急性與慢性併發症,一半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治療第2型糖尿病,應先採飲食控制及運動控制體重,進一步則需口服降血糖藥物乃至注射胰島素。

低睪固酮跟第2型糖尿病有相同病因,兩者呈雙向關係。睪固酮濃度不足會增加第2型糖尿病風險,睪固酮高者比低者罹患糖尿病風險減少42%,第2型糖尿病患超過半數有低睪固酮。

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第2型糖尿病患應常規檢測睪固酮,因為睪固酮治療可幫助血糖控制。將新診斷的第2型糖尿病患隨機分組,一組只接受飲食控制加運動,另一組還加上睪固酮治療。1年後,前者的糖化血色素平均下降0.5%,後者下降達1.3%且全下降到<7.0%(圖II-3)。

第2型糖尿病患應常規檢測睪固酮
第2型糖尿病患應常規檢測睪固酮

一項長期的臨床研究,發表在《糖尿病、肥胖、新陳代謝》(Diabetes Obesity Metabolism)2020年期刊,充分證明睪固酮治療的好處。受試者為第2型糖尿病患合併低睪固酮病患,分成接受睪固酮治療(n=178)與未接受睪固酮治療對照組(n=178),兩組均遵守糖尿病常規治療。

長達11年的治療後,比較兩組的臨床結果:

  • 血糖變化:治療組的糖尿病有34.3%回復正常(糖化血色素<6.5%且不需服用降血糖藥),糖化血色素<6.5%者達83.1%、<7.0%者達90%。治療組糖尿病回復正常時間平均8.6年,再追蹤平均2.5年沒有復發。對照組的糖化血色素沒有任何進步,反而平均上升2%(圖II-4)。兩組間的糖化血色素從治療開始相差為0%,到11年後兩組相差平均達6%。

  • 胰島素阻抗性:治療組的血中胰島素濃度與胰島素阻抗性(HOMAIR)分別平均減少28.9μU/mL與11.0μU/mL,控制組卻分別上升12.9μU/mL與5.4μU/mL。

  • 併發症:比較治療組跟控制組的死亡率(7.3% vs. 29.2%)、心肌梗塞(0.0% vs. 30.9%)、中風(0.0% vs. 25.3%)與視網膜病變(2.4% vs. 16.9%)比率,治療組遠勝過控制組。

治療組糖尿病回復正常時間平均8.6年,再追蹤平均2.5年沒有復發。對照組的糖化血色素沒有任何進步,反而平均上升2%
治療組糖尿病回復正常時間平均8.6年,再追蹤平均2.5年沒有復發。對照組的糖化血色素沒有任何進步,反而平均上升2%

糖尿病前期的低睪固酮男性,也有機會不再進展成糖尿病!下一頁看看醫師更多解說


二、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合併低睪固酮男性,接受睪固酮治療可防止進展成糖尿病,這在男性健康上具重大意義。

慢性病的特色之一,是由正常進展到疾病需要一段時間,當中有過渡期稱作疾病前期。糖尿病定義為空腹血糖>126mg/dL或糖化血色素>6.5%,而空腹血糖介於100~126mg/dL或糖化血色素介於5.7~6.4%稱作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雖然未達診斷糖尿病標準,但胰島素分泌還是增加,周邊組織有胰島素阻抗性。一段時間後,有功能的胰臟β細胞剩不到一半,第2型糖尿病於焉形成,由糖尿病前期進展到糖尿病為時約7至10年。

糖尿病前期若能及早治療,可保留β細胞的功能,避免或延遲糖尿病發生,亦可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糖尿病預防計畫建議,減輕體重對減少糖尿病效果最好,每減輕1kg可降低發生率16%。

《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2019年發表一項重要的治療結果。研究由美歐泌尿科醫師聯手執行,納入316位糖尿病前期且有低睪固酮男性,受試者分睪固酮治療組(229位)與對照組(87位),治療期間達8年。

  • 進展成糖尿病:治療組中沒有,對照組則有40%。

  • 血糖轉成正常:以糖化血色素<5.7%為指標,治療組有90%達標,而對照組只有1%達標。

  • 體重下降:治療組平均下降9.2公斤,對照組體重反而增加8公斤。

  • 代謝指標:治療組在體重、腰圍、空腹血糖、血脂、收縮壓等指標都有明顯進步,而對照組則惡化。

  • 死亡率及心肌梗塞:死亡率在治療組是7.4%而對照組是16.1%;非致命的心肌梗塞發生率,在治療組是0.4%,而對照組是5.7%。

該研究獲得結論,糖尿病前期且有低睪固酮男性,接受睪固酮長期治療,可高效率預防進展成第2型糖尿病。

此一結果給為數龐大的糖尿病及其前期患者,提供相當有效的治療方法,睪固酮治療效果主要來自體重減輕。美國內分泌學會的肥胖治療指引中提到,體重若減少10%可降低糖尿病風險近80%。另一有效關鍵是,睪固酮可刺激肌肉生成,改善胰島素阻抗性。

從代謝症候群回復正常!下一頁看看醫師更多解說


三、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日漸升高,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而睪固酮治療可令代謝症候群回復成正常。

代謝症候群不算是一個疾病,而是由5個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構成,通常是疾病的前期,預告需要修正身體狀況,以降低心血管風險。

成立條件是符合其中任3項就算陽性。男性的判斷條件包括腰圍_90cm、收縮壓_130mmHg或舒張壓_85mmHg、高密度膽固醇<40mg/dL、空腹血糖_100mg/dL、三酸甘油脂_150mg/dL。臺灣調查1,152位成人(平約年齡68.6歲,含男性和女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36.7%。

形成原因包括:不良生活型態(缺乏運動、肥胖)占50%,遺傳因素占20%,家族史中有慢性病者罹患機率比一般人高。代謝症候群未來得到第2型糖尿病風險比正常風險升高5倍,10~20%男性在10年內得到心血管疾病。

代謝症候群的構成條件都是低睪固酮的風險因子,研究證實低睪固酮跟代謝症候群高度相關,兩者呈現雙向關係。芬蘭曾追蹤651位男性長達11年,發現代謝症狀群男性進展成低睪固酮的機率為正常人的2.6倍。另一項研究追蹤702位平均51歲的芬蘭人,把睪固酮濃度依高低分4組,經過11年的追蹤發現,睪固酮最低濃度者罹患代謝症狀群的風險是最高濃度者的2倍。

除了修正生活型態,目前並無藥物能治療代謝症候群。一項臨床研究低睪固酮病患治療前原本63%有代謝症候群,經過睪固酮治療1年後,代謝症候群比率下降到36%。另一個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果,在低睪固酮男性病患中,原本75%符合代謝症候群診斷,經過睪固酮治療1年後,符合代謝症候群診斷比率下降到25%。

睪固酮治療之所以能復原代謝症候群,歸功於減脂增肌,改善血糖、血脂與血壓。考量到高盛行率及對健康的嚴重危害,而睪固酮治療可將代謝症候群回復到正常,這對男性健康的意義重大。

本文摘自《男人40+ 決勝關鍵睪固酮》/簡邦平(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原水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體重減10%,糖尿病風險降80%!榮總醫教你從內分泌改善血糖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