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少去多買」防疫原則!你了解正確保存食物的5個關鍵嗎?

(示意圖/取自pixabay)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數據,目前台灣本土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共15662例,死亡人數共787人。

自從今年五月初在本土疫情大爆發後,全國人民都處於警戒狀態,盡量減少外出機會。而政府也呼籲民眾購買民生物資時遵循「多買少去」原則,就是減少出門的次數,增加單次購買量,以避免群聚。

但也因為如此,大家的家裡都囤了不少食品。不過最近天氣持續炎熱,囤積的食品若保存不當,很容易就會有腐敗或變質的情況發生,所以民眾針對防疫採買及冰箱儲存,應了解以下5個原則。

詳閱食品包裝標示

民眾購買有完整包裝的食品時,務必記得要詳閱食品包裝上的標示,藉此了解食品的成分、保存條件等資訊,尤其是有效期限。

注意冰箱保存溫度

食物擺放如果擋到出風口,就會因為內部無法有效降溫而耗電,還會影響到食物保鮮。

所以記得在收納食物時不要擋到出風口,並讓冷風保持良好的循環,且注意冷藏櫃及冷凍庫的溫度是否有分別達到0~7度及-18度以下的標準。

先分裝再冷凍

為了一次購足一段時間的量,許多民眾會去大賣場購買大份量的食品,不過如果沒有做好分裝保鮮,很容易就會造成食物腐壞。

尤其是海鮮、肉類等生鮮食品,最好先分裝成每次要使用的份量,避免食材反覆解凍退冰而變質,也藉此維持冷鏈不斷。

生熟食分開放

為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記得遵循「熟上生下」原則。根據食藥署建議,將清潔度較高的熟食放在上層架,清潔度較低的生食放在下層架,藉此減少生食流出的血水污染下層熟食的風險。

標記購買日期

東西保存在冰箱不代表永遠不會變質,所以民眾應維持「先進先出」原則,並且針對不同食物都在包裝上標記好購買日期,提醒自己要在期限內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