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正確的人生路 報真導正傳遞美善

畢業季節到來,年輕人離開了學校,追求名和利,馬來西亞慈青曾奐珣在讀大學時,反而是立定利益人群的志向,選擇新聞系,傳播美善訊息,但在八歲時,對媒體,她是很反感,當時父親因公安意外往生,她成了媒體注目的焦點,在陪著媽媽成為真善美志工後,有了不同的想法,決定善用所學,讓世界更好。

曾奐珣的爸爸,曾文珩老師,於2005年9月11日,因誤踩被白蟻侵蝕的樓板,墜樓身亡。

華小公安意外,讓當時才八歲的曾奐珣失去了父親,也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

志工 曾奐珣:「是很不喜歡,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問過我,願不願意被拍,所以那個時候是,非常非常排斥鏡頭和媒體,也很討厭看新聞,因為就感覺,打開報紙,全部都是壞消息那種,我中學的時候,媽媽加入慈濟,她剛開始有去參與,真善美的團隊去做筆耕,然後聽到上人講,慈濟是要報真善美的事情,然後也要報真導正,然後我才知道說,新聞其實也不一定都是報壞消息,也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傳播真善美的故事。」

對媒體不再排斥,甚至有所想法,因此到美國讀大學,她選擇了新聞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擔任慈濟災難救助專員,站在第一現場,報導北加林火救災現況。

24歲,回到馬來西亞時,說自己很宅的她,能站在講台上,告知氣候變遷的到來。

25歲那一年,代表慈濟,出席聯合國氣候大會,分享所見所聞。

志工 曾奐珣:「慈濟,它可以給到你不同,想要成長和發展的機會,作為一個年輕人來說,它讓我看到很多人文的部分,看到意義的部分。」

面對鏡頭前對人群,說出的每一個字,都希望能讓世界更好,曾奐珣,正依循著父親的腳步,持續前行。

志工 曾奐珣:「像我爸爸他離開的時候,他算是社會公益,(做)很多事情的一個人,我覺得他其實可能,也是潛移默化,也是有在影響到我。」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巴生難民健檢 後續追蹤全人守護
馬六甲慈青烹飪賽 菜色菜名滿滿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