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用過敏成份化妝品,讓你自動開啟美肌模式


文:周則中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外科醫師

走進藥妝店,架上都是「植萃」、「天然來源」、「有機」、「無香型」的產品。這些產品有的在電視上看過,有的有名人或白袍加持,然後這款超多部落客推的!但為什麼我好像擦什麼化妝品保養品都會紅腫癢脫屑起疹子長粉刺痘痘?我的臉是不是沒救了?可不可以直接告訴我什麼才可以用!別擔心,這篇文章教你趨吉避凶,讓你從此不用開美肌、自拍神器。讓我們回到原點,先從皮膚講起。

皮膚是身體的保護器官,是人體的第一道屏障。大部分塗在皮膚上的東西都會堆積在表層。如果皮膚因為長期「去角質」、「過度清洗」失去保護膜,這些堆在表層的物質就會持續刺激。皮膚在失去保護膜的情況,只要輕微的刺激就會開啟抵抗模式。


這時候我們的臉可能就出現「紅」「癢」「脫屑」「起疹子」「長痘」的情況。大家只要看到這個症狀,就會自然想到「過敏」。其實嚴格說來,這個情況應該稱為「妝品刺激」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


簡單來說,「過敏」是你擦沒事,我擦就會完蛋。「刺激」是不管誰擦都會有狀況,只是濃度的高低跟接觸時間長短的差別。
再來,妝品刺激也會跟皮膚其他狀況搞混,例如:脂漏性皮膚炎、酒糟、異位性皮膚炎等。辨別方式就是把所有使用的東西都停下來,症狀如果很快緩解,大多都是因為刺激的關係。只是大多的情形通常都沒這麼單純一刀切二分法。


那我以後都不要用任何保養品了?別擔心,先了解一下化妝品上市前的準備:

化妝品分為一般化妝品與含藥化妝品。一般化妝品與食品相同,大多備齊原廠查驗報告就可以申請許可證。含藥化妝品要經過認證單位查驗。如同食品,化妝品各國都沒有專責的政府機構負責檢測。目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是採要求出具認證檢測機構報告及審核。翻成白話就是:別擔心,政府有規定要標示成分。一看,一大串英文,就算翻成中文也看不懂。放心,你看不懂的成分,你的皮膚也不認識。

輕鬆建議,我們可以選用合理價格、成份較少的化妝品及保養品。一個化妝品或保養品在設計上架的過程中有許多考量,植萃成分不一定最安全,「天然來源含量」百分比高不能保證安心,「有機」不代表不容易造成過敏或刺激,「無香型」不代表沒有添加掩蓋嗅覺的物質。


那什麼樣的成分會容易造成刺激呢?

你應該避開的成分

酸類: 如果你是敏感肌,含酸的保養品,例如水楊酸、杏仁酸、A酸,應該要首先暫停使用。

香精:聞起來越香的大多是外星尖端科技合成,自然界不存在,容易造成刺激。那精油呢?精油的萃取方式與使用原料也可能造成刺激,但機會較少。

金屬類:止汗爽身的成分例如鋁。色彩鮮豔的顏料也可能含有重金屬例如鎳、鈷、鉻等,尤其眼妝。 

潤膚成分:化學合成酯、羊毛脂,這些成份都可能造成敏感肌的粉刺與刺激。 

強力界面活性劑:Sodium laureth sulfate (SLES) 及 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 ,你應該謹慎使用。

防曬劑:許多人討論化學防曬氧化造成自由基的問題,學界目前也有不同聲音。建議選用無機物理性防曬成分為主的防曬品,並且搭配適度油潤避免皮膚乾裂。

防腐劑:防腐劑是保養品裡最容易被挑出來討論的成分,這些成分一直以來都被大量討論與研究,例如:甲醛、對羥基苯甲酸類(parabens)。現在的妝品大廠都會運用各種方式來減少防腐劑的使用,例如:調整酸鹼值、濃度、添加醇類、抗菌成份等等。這些方式除了可以減少防腐劑外,也是為了要降低單一成分對皮膚的刺激可能。


如果我們真的不知道要選用什麼樣的保養品,至少記得不要過度清潔、保持皮膚油膜的完整,增加皮膚的抵抗力,這樣就至少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皮膚敏感的可能!就讓皮膚的養護先從養皮開始吧。




■  原文出處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