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Bank 3.0-借鏡Lending Club 台灣推P2P經濟5關鍵

工商時報【彭采薇】 金管會委託銀行局研擬P2P網路借貸的可行性,可望為台灣發展P2P借貸露出曙光。若能借鏡全球最大P2P借貸平台Lending Club,在信用評估、分散風險、差異化產品定位,結合電子商務與網路公司拓展服務的經驗,可望開創良好的P2P經濟邁向Bank 3.0。 2007年美國次貸風暴,全球爆發嚴重金融危機,許多大型銀行倒閉,連帶促成銀行貸款門檻提高,形塑「高借貸利率,低存款利率」體質不良的金融環境,使以網路媒合個人借貸的「P2P借貸平台」漸崛起。 許多無法在傳統銀行取得貸款,但具有良好信用的個人、中小企業紛紛轉向P2P借貸平台尋求資金挹注。P2P平台無實體分行,將申請貸款、風險控制的流程全面網路化,大幅節省營運成本,得以提供更優的借貸利率與投資報酬。 Lending Club為全球首個上市的P2P借貸平台,市值達76.6億美元,至2014年底已促成近300萬筆貸款,逾76億美元貸款金額,營收來自借款人繳納之貸款發起費(origination fee)與投資人之服務費。 以市佔率來看,Lending Club佔美國P2P市場的75%,美國最早成立的Prosper僅占4%,Lending Club已然成為壟斷美國P2P借貸行業的巨頭。 關鍵1.搶得合法營運先機 2007年Lending Club首先於Facebook營運,專門提供社交圈的貸款服務,然而成效不彰。2008年經歷金融海嘯,受到美國證券管理會(SEC)嚴格監管。當時,擁有律師背景的創辦人Renaud Laplanche主動停業接受審查,並與主管機關建立良好溝通渠道,共同確立法規監管標準,停業6個月後重新營業,同期Prosper仍繼續營業直到被SEC勒令停業1年,使其大幅落後Lending Club。 關鍵2.成熟風控技術 Lending Club透過自行發展的信用評估與篩選模型建立借款人的信用檔案,最後僅有10%的客戶會通過審核。這些客戶的信用分數(FICO)平均699以上,壞帳率2%至4%,已達美國銀行巨頭摩根大通、富國銀行信用卡壞帳率的平均水準。借款者還需通過身分驗證、資產狀況評估。Lending Club對投資人也設限制。例如,購買債券的價值總額不超過個人資本淨值10%,此處所述之資本淨值排除房子、房屋裝潢及車輛。Lending Club詳細的借貸規範,確保借貸雙方權益。 關鍵3.證券化營運模式 最簡單的P2P借貸模式是「拍賣模式」,借款人至平台發佈借款訊息,開放給投資人投資,最優利率之投資人得標,完成整個借貸流程,早期Prosper採用此種模式。 但Lending Club反其道,率先與銀行合作放貸,使得平台本身不承擔風險,進一步將債權「證券化」交易。Lending Club與猶他州立銀行Web Bank合作,將平台借款人的借款申請轉介給Web Bank,由Web Bank放款給借款人,再將債權從Web Bank買回,進行證券化,將債權以25美元為單位分割成數以萬計的收益權憑證,提供Lending Club平台上的投資人投資。 證券化模式讓使用者單筆投資最低只要25美元,原本2,500美元投資一筆債券,現在可以投資100筆不同的收益憑證,根據使用者可承受的風險,重新組合債券內容,投資風險降低。據Lending Club官方數據,擁有超過100或100筆左右的收益憑證的投資人有99.9%能夠獲利,投資800個以上收益憑證的投資人,有近六成能獲得9%∼15%的收益。 關鍵4.補足而非取代銀行 Lending Club提供個人借款最高3.5萬美元、企業最高30萬美元的貸款,主要為小額無擔保的貸款,若個人信用良好,可用比一般銀行還低的利率取得貸款。 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014年9月報告指出,消費者信貸餘額3.3兆美元,顯示使用者「運用新貸款償還舊貸款」(refinance)的強大需求,這是Lending Club上最主要的貸款目的,補足銀行未滿足的顧客需求。 關鍵5.線上與線下並進 Lending Club也積極與地方銀行合作,使地方銀行客戶可投資Lending Club上的貸款,近日還與BancAlliance合作,提供美國200家社區銀行P2P貸款服務,銀行夥伴可為自身客戶提供原先沒有的貸款服務類型,Lending Club也能拓展地方銀行客戶。 台灣具有成熟的商業市場,尤其是高度的網路使用與電子商務環境,加上低利的環境,使用者對於網路金融有一定程度需求。若能借鏡Lending Club在合法營運、信用評估、分散風險、差異化產品定位、廣納合作夥伴等成功經驗,可望開創良好的P2P經濟。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