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拖垮藍白選情,「以戰逼合」恐變「以戰止戰」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公布的「2023年8月國政民調」顯示,除了行政院長陳建仁的不滿意度略升之外,其餘所有民進黨的正面指標都上升、負面指標都下降,而在野黨國民黨、民眾黨的反感都大增;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的支持度創新高,而侯友宜柯文哲的支持度則是創新低。

8月蔡英文總統信任度提升了3.5%、不信任少了0.5%,蔡總統的滿意度增加了2.7%、不滿意少了1.8%,民進黨的好感度上升了1.9%、反感少了0.8%,只有陳建仁的滿意度小降0.2%、不滿意小增0.5%。而國民黨的好感度卻降了2.7%、反感大增5.2%,幾乎回到今年3月的水準(好感28.6%、反感57.7%)。

若從政府、執政黨成敗的角度,我們很難解釋這份民調。8月初,卡努颱風造成南投災情,陳建仁在高雄稱讚高雄「超前部署」防災做得好,「但有一些縣就不是這樣」,結果引發外界強烈的批評,南投縣長許淑華還打臉中央災防應變中心早早就撤除,之後高雄淹水也被網民拿出來嘲笑。

除此之外,賴品妤的「雲豹小公主」風波,打到其父賴勁麟宣布辭去雲豹能源及所有子公司職務、前鎮漁港的3000萬預算變81億、史上最貴25.8億的屏東棒球場,藍軍其實都有一定的斬獲。為何最終是國民黨好感度下滑,民進黨好感度上升?

很顯然的,雖然民進黨的表現不好,但在民眾的心目中,在野黨的表現遠比民進黨更糟。

過去一個月,郭台銘搶占了所有的政治版面,7月底,支持郭台銘的彰化縣議長謝典林突然退黨,8月8日卻又公開說「不支持郭台銘獨立參選」;8月10日,前苗栗縣長徐耀昌在替郭台銘站台時喊出「下架國民黨」,8月22日宣布退黨,發千字文指責侯友宜;8月17日郭台銘在「主流民意大聯盟」參選喊出「三隻小豬咖啡」,結果沒兩天又翻臉,還要柯文哲「識時務者為俊傑」。

除此之外,還有雲林張家、屏東周家的兩面押寶,哥哥支持郭台銘、妹妹支持侯友宜;爸爸支持郭台銘、女兒支持侯友宜。民眾眼中的藍軍,盡是這些唯利是圖、翻臉無情的角色,國民黨不只拿這些人毫無辦法,還忍氣吞聲、百般討好,這樣的毫無黨格、任人予取予求、分崩離析的政黨,怎麼可能得到民眾更多的認同?讓人反感,剛好而已。

國民黨的好感度下降,泛藍的政治版圖也萎縮,G1~G3的泛藍合計30.1%,比上月少了1.1%,泛綠的G7~G9則增加3.9%、達39.2%。而自認泛藍立場的受訪者減少2.5%、為20.8%,自認泛綠的增加3.7%,為36.5%。

過去一個月,柯文哲在北流「太監說」、「空姐應援團」等議題操作都失分,民進黨又強打「仇女」、高虹安等議題,外加上郭台銘的干擾因素,政黨好感度與反感出現「死亡交叉」,好感從7月的41.5%滑落到35.9%,反感則從34.9%增到44.5%。民眾對民眾黨的反感達到3年以來的新高,好感則是1年半以來的新低。

非綠陣營郭台銘、侯友宜、柯文哲咬成一團,誰都沒有當選的可能,3人的看好度都很低,連帶拖累3人的民調,柯文哲「三腳督」的支持度降到21.1%,是5月以來的新低,侯友宜更降到17.0%,創去年6月以來的新低。而賴清德一方面有訪美的加持,加上當選機率大增,在「西瓜效應」下,支持度一舉衝破42.5%,創下去年6月以來的新高。

在「四腳督」的情況下,賴清德的支持度同樣突破4成、為40.1%,而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銘卻同步下滑,柯文哲比7月少了4.1%、侯友宜少了1.7%,第4名的郭台銘也少了0.8%,柯、侯、郭3人的支持度相加也僅44.2%,僅比賴清德高了4.1%,即便3人能夠整合,勝選希望也非常渺茫。

過去一個月,郭台銘的動作多,仇恨值也越來越高。問到最不希望誰當選總統時,郭台銘已經超越侯友宜,在非綠排名第2,僅次於柯文哲的18.6%。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國民黨支持者,最不希望賴清德當選有60.2%,其次是郭台銘的11.1%、柯文哲的7.2%、侯友宜的2.9%;而一個月前,國民黨支持者不希望4人當選的比例分別是65.6%、7.3%、14.2%、2.2%,郭台銘擠下柯文哲,躍居國民黨最不希望當選的非綠參選者的第一名。

範圍擴大到泛藍支持者,變動的幅度更大,7月泛藍支持者有12.2%不希望柯文哲當選、8月降為7.8%,而不希望郭台銘當選的則從9.4%增為11.1%,不希望侯友宜當選的從5.3%降為2.9%。郭台銘一連串的操作,已經讓他從藍營的自己人,變成僅次於賴清德的敵人,藍營支持者對柯文哲的喜好度,則超過郭台銘。從下圖也可以得到清楚的印證,反而是G7~G9的泛綠支持者支持郭台銘超過柯文哲跟侯友宜,這完全與郭台銘宣示的「下架民進黨」背道而馳。

非綠的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一盤散沙,勝選希望渺茫,民眾對於政黨輪替的期盼也隨之降低。從下圖可以看出,希望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比例升高,而希望換國民黨、民進黨、無黨籍執政的比例都下降,而認為應該投給柯、郭、侯3人民調最高者,以達成政黨輪替目標的比例也同步下滑、反對者則上升。既然整合越來越困難,就乾脆不必整合。

除了固定的國政民調,《美麗島電子報》今年也做了滾動式的追蹤民調。過去我們一直認為,重大事件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才能反應到民調的變化,但連續的追蹤民調卻讓我們看到,事件的發酵速度可能比預期來得快得多。我個人認為還有一個可能是,因為藍、白、郭有部分的支持者會流動,而3者的支持度又都不高,只要極少數對政治敏感的民眾改變意向,一來一回民調的變化就很明顯。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公布的「2024年大選追蹤民調第29波」,跨越了傳出郭台銘可能參選及宣布參選的期間,部分反應了郭台銘參選的效應。結果可以看出,郭台銘的參選讓柯文哲的支持度下滑、侯友宜的支持度上升。

若從「四腳督」的變化會更明顯,郭台銘宣布參選後,支持度從原本約12%的水準,下滑到10.5%的新低,而侯友宜的支持度卻從谷底上揚。交叉分析顯示,「8月國政民調」在「四腳督」的情況下,侯友宜的國民黨支持度為65.4%,但到了稍晚的第29波卻提高到67.3%,而郭台銘則從12.4%降為11.3%;而民眾黨支持者對郭台銘的支持度也從15.2%降為11.3%。

郭台銘還沒有達到「以戰逼合」的目標,就先流失了藍、白兩黨支持者的支持。可以想見,站在國民黨和侯友宜的立場,未來必定不會再想要對郭台銘做任何的讓步,「以戰止戰」才是最有利的策略。而柯文哲雖然因此傷了民調,但也更不會願意受郭台銘裹挾,從昨晚郭、柯同場柯文哲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郭台銘想要藉由宣布參選提高自己的身價,逼得國民黨和民眾黨不得不讓步,但民調顯示的結果卻正好與他預期的相反。郭台銘說自己的參選是為了整合,卻把自己變得更邊緣化。藍、白兩黨和支持者都把郭台銘視為整合的阻力,認為只有讓郭台銘死心、只有把郭台銘打趴,整合才能看到一絲希望。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看更多相關新聞
商周小編回「沒被fired」侯辦痛批護短:自毀信譽與公信力
在野合作觸礁? 一圖表看郭台銘「咖啡之約」走味始末
郭再邀喝奶茶 柯辦:緊迫盯人真可怕
郭辦否認「郭台銘要求侯下郭上」連勝文:若未堅持我願承擔誤解之責
在野分裂 綠撇清賴沒躺著選 強調不能犯錯